约4930字。
破译句子衔接需十看
水阔鱼沉
语句衔接题,指的是将某一语段(或复句)中的某一句话抽出来,随之设计几种和它相近的答案,让学生选出原句。实际上语句表达要连贯,它要求一个语段(或复句)的各个句子之间,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能接得上,脉络清晰,文气顺畅,准确而又完整。这种题型可以考察学生缀句成文和语言感悟能力,因此,它在各种考试中,特别是在中考中颇受命题者青睐,成为一个热点。解决这类问题是有规律可循的,句子衔接题由两部分组成,即题干项和衔接项,首要分析理解题干项,把握题干项与衔接项之间的关系。如何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需要从十个方面去看。
一、看句子的主语是否一致
在连贯的语句中,前后各句的陈述对象(即句子的主语)应当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使文章读起来顺畅;如果在表述的过程中转换了主语,语言的连贯感就会随之减弱。在表现一个中心意思时,要围绕一个话题来安排句子,保持陈述对象或叙述角度的一致,而任意转换话题,容易造成思维的混乱。因此在做题时,看前后语句的陈述对象(主语、话题、叙述角度)是否保持同一,是常见的解题思路。如: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使句意连贯,重点突出。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墓在杭州西湖畔栖霞岭,墓周围古松苍翠,石栏环卫,庄严古朴。四个铁铸人像置墓门两侧,即陷害岳飞的臭句昭著的*佞秦桧夫妇等人。
该段陈述的主语为“岳飞的墓”,全段只有紧紧围绕这一话题展开,才能保证语意的贯通;而画线句的主语是“四个铁铸人像”,这就转换了全段的主语,破坏了语句的连贯性,所以应调整为“墓门两侧置四个铁铸人像”。
二、看语句是否前后呼应
做语言连贯主观题,既要注意行文结构的前后照应,又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部层次的连贯性。如:
填入下文划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2001年12月,中国已正式加入WTO,这意味着中国企业要面临生死抉择的惨烈竞争。其实,竞争是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具有的特征,____,但最终促进了社会进步。
A.企业的破产由竞争造成
B.企业的兴衰取决于竞争
C.竞争造成了企业的破产
D.竞争决定了企业的兴衰
句子衔接题的解题方法之一,是根据落脚点和后语境的衔接照应关系来判定选项。本句话的后语境是"但最终促进了社会进步",说明它前面句子的落脚点必是不好的东西,如是好的东西,就应该用承接连词。A项落在"造成"上,B项落在"竞争"上,D项落在"兴衰"上,"衰败但最终促进了社会进步"可以,"兴盛但最终…"就不行了。只有C项落在"破产"上,和后语境的照应关系衔接,故选C
三 、看语句的结构是否相应
语句间的相应,包括答句与问句间的照应、上下句词语间的照应、前后句式间的照应等。在设问句中,前句提出问题,后句便要求作出正确的回答。有的问句一连提出两个问题,便要同时兼顾两个问题,作出正确的回答。如果答非所问或者一概否定、一概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