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80字。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
2.把握诗歌的情感历程,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诵读,理解诗歌中新颖的意象所表现出的凝重的情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语设计
同学们,一提起祖国,人们往往会想起长城、长江、黄河、四大发明等,歌颂祖国的强盛伟大。但有一个人却反其道而为只之,直面祖国灾难深重的古老历史及严峻的现实, 演唱了一首深情的爱国之歌。这就是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板书)
二、 作者简介
三、 诵读,整体感知诗意
1、学生听读课文录音,揣摩诗歌内在旋律。
教师提示:这首诗先抑后扬,体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第一节,长句式,多节拍,每两行表现一个意象,仿佛是一首以低音缓慢升起的乐曲,给人一种沉重感。这种诗句的音韵效果与诗人对贫困祖国的忧患意识十分相似。第二节,诗句简短急促,把忧国的情绪强化为深深的悲怆。第三节,诗句拉长,节拍增多。这种起伏变化,造成全诗节奏反复回旋,抑扬顿挫,为第四节把全诗推向巅峰创造了条件。第四节,节奏更快,而且排比的运用,加强了语言的力度。这就把全诗的感情推向高亢、激昂的高峰。
2、学生自由诵读,体会诗句节拍、重音。
3、学生有感情诵读全诗。
4、思考:
(1)全诗共分四节,写祖国历史的是第几节,写祖国现在的是第几节?
(2)第一诗节中,诗人创造了几个意象?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3)第二诗节和第一诗节同样写了祖国的历史,有什么不同,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4)第三诗节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诗人是用哪些意象表达这种感情的?
(5)第四诗节中,诗人抒发的感情与第三节有何异同?用自己的理解概括本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