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辅导之考点讲解与真题分析(6-16,11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76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8/9/3 19:51:3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5
  • 下载点数: 8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2019年高考语文辅导之考点讲解与真题分析+Word版含解析6-16
专题0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论述类文本阅读)-2019年高考语文辅导之考点讲解与真题分析+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07+小说+理解(文学类文本阅读)-2019年高考语文辅导之考点讲解与真题分析+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08+小说+分析综合(文学类文本阅读)-2019年高考语文辅导之考点讲解与真题分析+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09+小说+鉴赏评价(文学类文本阅读)-2019年高考语文辅导之考点讲解与真题分析+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10+小说+探究(文学类文本阅读)-2019年高考语文辅导之考点讲解与真题分析+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11+散文+理解(文学类文本阅读)-2019年高考语文辅导之考点讲解与真题分析+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12+散文+分析综合(文学类文本阅读)-2019年高考语文辅导之考点讲解与真题分析+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13+散文+鉴赏评价(文学类文本阅读)-2019年高考语文辅导之考点讲解与真题分析+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14+散文+探究(文学类文本阅读)-2019年高考语文辅导之考点讲解与真题分析+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15+理解(实用类文本阅读)-2019年高考语文辅导之考点讲解与真题分析+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16+分析综合(实用类文本阅读)-2019年高考语文辅导之考点讲解与真题分析+Word版含解析.doc

  【考点讲解】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高频考点,每年必考。语文高考大纲在2017年作了修订,2018年高考语文大纲与2017年修订版相同。新高考大纲取消了原有了“必考内容”等表述,去掉了“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这一宽泛模糊的说明,取而代之的是增补了对于论述类文本的详细考查说明83个字:“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这个变化是为了和之前大纲后面的选考文本的考查说明进行对等。高考命题组对于现代文考查的目的性和功能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提醒了同学们,需要对“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这类准确界定的文体有所准备,备考更有针对性。
  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中,增加了“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这一考点。划定了论述类文本的范畴(时政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和考查重点(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
  2018年高考不少设题不再是较多地照搬原文或稍加改造的思路,不再纠缠于考查局部的、字面上语词概念内涵的细微差别辨析,更多的是着眼于文本内容的整体理解,着眼于繁杂信息的把握、筛选。采用一种有一定跨度的信息筛选整合方式,语言表达形式的转换中常常还包含了一定的因果推断意味,隐含了一定的能力迁移要求。这种能力迁移可以看作是以文本的说法(核心概念)为依据,来判断、理解文本未有提及,但又与之相似的某些情形。而主观题难度设置有梯度,往往先为信息筛选,然后归纳,最后是个性解读。
  所谓“观点态度”,是指作者通过一定的材料所表达出来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思想倾向,表现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即是褒扬还是贬低,是肯定还是否定,是赞扬还是反对等。具体体现在句、段、文章中,作者对具体的事、物、景、现象的看法和态度等。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实际上就是作者写作的动机和要表达的认识。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就是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将语言、语段或全文进行具体的理解和总结、筛选和提炼、加工和转化,从而分辨作者对所说事物的歌颂或批评的态度。
  作者观点态度的表达,因文体不同、风格不同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而有所差别。或明示,直接表明观点态度;或暗示,如取譬设喻,含蓄委婉地抒发感情倾向;或集中议论抒情,一目了然;或散见于字里行间,若隐若现。这就要求要具有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文体不同,表现的形式也不太一样。一般情况下,议论文的论点就是作者所要阐明的观点,议论性散文相对复杂,表现比较零散或含蓄。说明文侧重于客观说明事物或事理,当然作者也会表现出自己的具体观点或态度。记叙文或散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主题和思想感情)往往融入对事件的叙述、对形象的塑造、对意境的营造中,显得比较隐晦或朦胧。但是,总有一些显示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关键词、句、段等。
  从某种意义上讲,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应该是一切阅读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而把文中的观点和态度用准确、简明的文字表达出来,则是近几年来高考语文试题的热点和难点。有些文段,其中心思想是什么,很难一看就给人以明确的阐释,而作者在文中表现的观点态度则是比较客观的,或赞成、反对,或喜爱、厌恶,或赞成、批判,或有所保留。另一方面,要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作品的思想。所以,近几年来,高考考查这方面的内容就更多一些。
  在高考复习中,我们要注意以下方面: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指文章中表现出来的作者对论述的具体事物、谈论的某个问题或涉及的某个人物的主观倾向,即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讴歌什么,批判什么……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在文章中明确提出来,即明示信息;二是在文中没有明白地说出来,即隐含信息。对这两种信息我们都得在阅读中提取,准确地概括出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一考点非常重要。作者的观点态度是通过论点或分论点来表达的,有的则是通过语段的中心句来表达。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包含这样三点要求:(1)能够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2)确认作者的观点,能判断某种观点的原因;(3)能说明作者提出某种观点的依据。这三点常常就是命题者考查考生对作者观点态度把握的命题角度。
  “分析”与“概括”是两种对应的思维方式:分析是从复杂到简单,将事物分解为若干部分,找出各个部分的本质属性,弄清彼此间的差异;概括是从简单到复杂,将若干事物依据其共同特征归纳在一起,实现对整体的认知。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解题要领:
  答题的时候,或者辨析从文中得出的判断的正误,或者辨别与原文意思是否相符。应用查找到的有关词句与选项对照,辨别、比较、筛选,通过分析进行取舍。
  ……
  【考点讲解】
  “分析综合”是小说阅读的高频考点,每年必考,包含两方面内容:(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C级。
  一、分析小说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既然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它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四部分,还有的包括序幕、尾声。那么,要分析小说的结构,第一步就是把握故事情节。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开端”是小说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开始(往往能够看出作者的褒贬倾向);“发展”是小说主要矛盾冲突从发展到激化的演变过程;“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面的命运或者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最能表现人物思想品格的部分);“结局”是矛盾得到解决,人物的发展已经完成,故事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示,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往往是议论抒情句段)。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大致包括以下三种题型:
  1.把握故事情节
  (1)三种题型: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2.鉴赏故事情节
  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题型有:
  ①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②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①创造悬念,引人入胜;②前后照应;③侧面衬托,埋下伏笔;④总结上文,点明题意;⑤起线索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3.情节安排评价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
  作用:制造悬念。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作用:引发读者想象,耐人寻味。
  4.总结情节的作用:
  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③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④照应前文;
  ⑤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⑥刻画人物性格;
  ⑦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5.挖掘作品主题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
  ……
  【考点讲解】
  “分析综合”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凡是考查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高考试题,都会考查分析综合。分析综合考点包含三方面考查内容:(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C级。
  全国新课标高考卷2016年以前实用类文本主要考查人物传记,2017年以后全国新课标高考卷主要考查新闻速递非连续文本。北京卷已经多年考查非连续文本。
  一、认真筛选,细心整合。“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考点是分析综合,筛选是分析,整合为综合。本考点答题方法主要有五种:(1)确定答题范围。有局部(几句话、某一段、某几段)和全文两个方面。上述例题涉及整篇内容。(2)找准答题角度。有全文要点概括和定向归纳两种。例题涉及到这两种方法。(3)读懂试题信息。试题题干要求和五个备选项的信息,均要逐一揣摩,比较鉴别,选出正确答案。(4)定向选择目标。根据题目要求,在把握全文整体思路、结构的基础上,确定信息所在的区域。这时候对文本要有君臣意识,或组织意识,文本如同一个社会或集团,也是有组织的,若干段落在文本中的地位是不同的,我们要能分清不同段落之间的等级关系、归属关系。这是筛选的基本前提。(5)筛选归纳答案。根据要求,在已确定的范围内挑选出有价值的信息。从操作上来说,可以给段落标上序号,圈划关键词句,以免遗漏。这个环节,“标准”的意识很重要,筛选时要时时注意自己的选择标准。某些选择题就是从这个角度考查,它会在时间、空间、范围、对象等标准方面偷换概念,制造障碍。对筛选出来的所有信息,按照某个所要求的角度进行分类,实际上就是初步归纳。在上一步的基础上继续提出新的分类标准,进一步整合,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二、理解到位,概述简要。“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包含着语言、结构和中心三个小考点。高考有时针对一个考点设题,有时针对两个或三个小考点设题。传记的语言特色,要求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从传记语言构成来说,有叙述性语言,对话性语言,抒情性语言,描写性语言和议论性语言。叙述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