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1道小题,约15170字。
高一年级期中联考试卷语文试题
(说明:试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0171104
一、语言文字运用(每小题3分,计18分)
1. 下列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通衢(qú) 游说(shuì) 瞋(chēn)目 创(chuàng)伤
B. 挥斥方遒(qiú) 静谧(mì) 颓圮(pǐ) 百舸(gě)争流
C. 绯(fěi)闻 窒(zhì)息 酝酿(niàng) 顷(qǐng)刻之间
D. 木直中(zhōng)绳 装载(zài) 胆怯(qiè) 譬(pì)如
【答案】B
..................
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灿鸿”过后,杭州西湖迎来纯净的落日和透明的夜晚,苏堤、白堤,保椒塔、雷峰塔,沐浴在瑰丽的黄昏和迷离的夜色中。“人间天堂”果然 !
②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才能成为 的人民公仆。
③安徽宁国籍小伙官东此次当选“中国好人”, 。在“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救援中,海军工程大学潜水员官东无私无畏让出自己的装备,把生还的机会给予遇难者。
A. 名副其实 实至名归 名不虚传 B. 名不虚传 名副其实 实至名归
C. 名不虚传 实至名归 名副其实 D. 实至名归 名副其实 名不虚传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和词语的运用。名不虚传:确实很好,不是空有虚名。名副其实:指名称或名声同实际一致。实至名归:指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功业,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第一句是讲“人间天堂”的称号和实际情况符合,应用“名不虚传”;第二句主要讲“人民公仆”称号和做法要一致,用“名副其实”;第三句主要强调声誉的,可用“实至名归”。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电影《失孤》无疑是三月份最受关注的华语片,但部分观众认为细节的缺乏、情节的破碎,是导致了《失孤》在飘渺中流于形式化概念的主要原因。
B. 有人观看了《穹顶之下》后,撰文反击柴静,同时指出每个老百姓都是雾霾的制造者,但是治理、消除、管控雾霾,责任在政府。
C. 保持文化的蓬勃生机,要求文艺工作者不仅要具有广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而且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也要相互学习,切磋技艺,取长补短。
D. 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新期待、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句式杂糅。“是导致……原因”改为“让整部电影在飘渺中流于形式化的概念”。B项语序不当,应是“管控、治理、消除雾霾”。C项成分残缺。“而且和……”改为“而且和与自己学术观点……”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如A项句式杂糅。“是导致……原因”改为“让整部电影在飘渺中流于形式化的概念”。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如B项语序不当,应是“管控、治理、消除雾霾”。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4. 下列特殊句式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A. 句读之不知
B. 蚓无爪牙之利
C. 月出于东山之上
D.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特殊句式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每一种句式都有自己的特点,考生依据这些特点进行判断。“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固一世之雄也”是判断句,“而今安在哉”是宾语前置句,应为“而今在安”;A项,“句读之不知”也是宾语前置句,“之”为提宾标志,应为“不知句读”。B项,“蚓无爪牙之利”是定语后置句,应为“利之爪牙”。C项,“月出于东山之上”是介宾短语后置句,应为“月于东山之上出”。D项,“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是疑问句。
5.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是:( )
A.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 或师焉,或不焉
C.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D.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实词中的通假现象。通假字有四种类型:声、韵母都相同,声母相同,韵母相同,形近通假。A项,“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同“性”,本性,禀赋。B项,“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没有。D项,“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冯”同“凭”,乘着。C项中没有通假现象。
6. 下列句子中不含词类活用的句子是( )
A. 吾从而师之 B. 古之学者必有师
C.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句子中不含词类活用的句子”,这是考查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考生应先分析加点字的词性,然后根据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语的词性来辨析活用类型。A项,“吾从而师之”,“师”本是名词,因其后面跟了代词,故应活用为动词,且为意动词,“以……为师”。C项,“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本为方位名词,此处后面跟了宾语,应活用为动词,比不上。D项,“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本为名词,因跟在情态词的后面,应活用为动词,游泳。
二、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惟孝,字仲友,襄阳人。长六尺,通《春秋》,下第,乃工骑射。城中乱,争出关。惟孝拔剑杀数人,趋白河,见一舟壮钜甚,急登之。舟人不可,惟孝曰:“今日之事,非汝即我,能杀我者得此舟。”众披靡,遂以舟达郢州。兵乱,奔沙洋。别之杰为帅,尽隘诸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