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2018年高考语文考前前六套卷(卷二)(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9题,约20910字。
2018年江苏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二
一、语言文字应用
1.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从苏州到西山,出口,大自然就展开了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山更多,湖更大, 就更多。古诗中的“山与人相见,天将水共浮”,能把湖山之胜,描绘得 。而西边的消夏湾,更是 着西施的种种传说。山湾里柔顺的湖水,浅而澄清,还有秀美的荷 花摇摆的菱叶,清风徐来,颇有凉意,确是夏天避暑的好去处。
A. 变幻 恰到好处 流传
B. 变幻 活灵活现 流传
C. 变换 恰到好处 留传
D. 变换 活灵活现 留传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词语(成语)运用能力。题干要求选出“最恰当的一组”,第一处:变换,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侧重指由变化而改变。变幻,指没有规律,难以揣测的变化。此处凸显“湖”的美不胜收,应用“变幻”。第二处:恰到好处:指说话做事恰好到了最合适的地步。活灵活现:形容神情過真,使人感到好像亲眼看到一般,常形容人。根据语境,此处应用“恰到好处”。第三处:留传:遗留下来传给后世。更多指具体事物从上代传到下代。流传:谣言、新闻或其他信息在人们中间的传播。此处“传说”应用“流传”。故选A。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使用的语境。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的范围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要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搭配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B.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攝英雄泪。
C.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D.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为“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考查学生理解判断诗句中修辞手法能力。题干要求选出“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A项,没有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