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联系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专题过关测试题<br>
(教师讲评用)<br>
1.下列句子中“像”的作用,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句是:<br>
A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br>
B.董昆是什么样子呢可像家乡的尚二叔<br>
c.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br>
D.他那五大三粗的模样,一看就像庙里的一尊金刚。<br>
分析:答案为B。A、C、D句中的“像”用于本体与喻体之间,是“喻词”,B中的“像”是一般动词,意即形象上的相同或有某些共同点。<br>
<br>
2.下边句子中,没有运用比拟修辞格的一句是:()<br>
A.近来连伤风感冒都跟我请了假了。<br>
B.难道我们还欢迎任何政治灰尘、政治微生物来玷污我们清洁的面容和侵蚀我们健康的肌体吗<br>
c.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br>
D.一捆捆的稿纸从屋角的两个麻袋中探头探脑地露出脸来。<br>
分析:答案为B。B句运用了比喻修辞。<br>
<br>
3.含有比喻和比拟两种修辞手法,并且使用都恰当的一句是:()<br>
A.车在奔驰,风在欢笑,将要成熟的晚稻像片片晚霞落在辽阔的大地上。<br>
B.雄伟庄严的天安门经历了千万次战斗的风雨,带着亿万人民胜利的豪情,傲然屹立。<br>
c.当代艺术界、体育界、卫生界的不少女性,都有许多辉煌的成就,岂止不让须眉,还多占几分春色。<br>
D.在那夜阑人静屋暖花开的氛围里,她的话正如打开闸门的潮水,快活地向外奔。<br>
分析:答案为D。A句“片片晚霞”比喻不当。B句没有比喻,且拟人手法生硬。C句中没有拟人(“须眉”属于借代)。<br>
<br>
4.根据对偶的要求,下列四个诗句的下句,依次应为:()<br>
(1)时挑野菜和根煮, (杜荀鹤《山中寡妇》)<br>
(2)但愿暂成人缱绻, (朱淑真《元夜》)<br>
(3)细水浮花归别涧, (元好问《淮右》)<br>
(4)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br>
①蓝田日暖玉生烟 ②断云含雨入孤村<br>
③旋斫生柴带叶烧 ④不妨常任月朦胧<br>
A.②①③④ B.③①②④<br>
C.②④③① D.③④②①<br>
分析:答案为D。答题时应根据对偶的要求,从词性、平仄、诗意几方面综合考虑。<br>
5.下面是表现某种生活观的句子,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不同的一项是:<br>
A.风风雨雨过日子,炎炎凉凉看世态。<br>
B.谈笑有长官,往来无百姓。<br>
c.文学似海乐无边,官爵如花荣有限。<br>
D.宁为八方苦水“流浪鱼”,不作一棵树上“吊死鬼”。<br>
分析:答案为B。A、C、D均为对偶兼比喻。B句属仿拟(仿句)兼对偶。<br>
<br>
6.不属于借代的一项是:()<br>
A.你们杀死了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br>
B.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br>
c.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br>
D.无非是怕说错了丢乌纱帽。<br>
分析:答案为B。“腥云”“狼犬”都是比喻。第二个“李公朴”“旌旗”“阎罗”“乌纱帽”均为借代。<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