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2018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统一检测(二)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6250字。
株洲市2018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统一检测(二)
语 文
(本试卷共11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传统文化应实现当代传播
在日益现代化的今天,随着时空距离的不断压缩、时尚流行的全球同步化,特别是数字化的泛在式存在,使我们越来越难以界定‚我是谁,什么是我们的文化认同。面对日益碎片化的文化现实,人们越来越把目光聚焦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上。
然而,年青一代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度有所下降。其实,并非传统文化的魅力不够,也不能抱怨年轻人静不下心。近代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出现了断档。要让今天的年轻人接受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重新回到私塾念‚子曰‚诗云不太可行,所以如何找到现代化传承之道至关重要。比如,正在播出的原创文化探秘类节目《七十二层奇楼》,就将探险寻宝的模式移植到了对传统文化的探寻中,年轻的观众通过观看节目,既满足了好奇心,也完成了一段追根溯源传统文化的旅程。
这个节目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的点点滴滴,涉及文化遗产、民间传说、传统工艺、诗词歌赋,时间上更是从先秦跨越至明末清初。节目制作团队解读文化、解开谜题的过程让年轻观众在不知不觉之中培养起文化自信。
《七十二层奇楼》热播引起热议的现象提示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经由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不复古泥古,不简单否定,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才能‚活在现代,逐渐为年轻人所接受、热爱。
文化是个抽象的概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包罗万象。因此,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具体路径。从小在视觉文化环境中浸润成长起来的年青一代,对于视觉文化的青睐,也许让一些人不解,但却应该引起重视。向年轻人传播传统文化,视觉手段比印刷品要有效得多。就像《七十二层奇楼》这个节目采用‚实景+虚景的方式,打造出视效奇观,为观众带来了极具冲击的观赏体验,让他们在此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当然,也有一些人担心,电视节目运用现代化的视听手段,是否会喧宾夺主,降低观众对表现对象——传统文化的关注度。这种担心有一定道理,但在笔者看来,所谓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就是摆脱生硬且居高临下的说教套路,而将艺术审美与娱乐表达融合的全新呈现。
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过程,我们要鼓励和包容不同的传承方式和传承手段。
(选自《光明日报》“文艺评论”,2017年7月12日,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人们认识自我,建立文化认同感,培养文化自信。
B. 优秀传统文化只要不断创新现代表达形式,就能“活”在现代被人们热爱。
C. 向年轻人传播传统文化,需要具体路径,要重视观赏体验迎合年轻人趣味。
D. 将艺术审美与娱乐表达融合进行全新呈现是传统文化现代表达的全部内涵。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通过观照文化现实,引出了本文关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论题。
B. 文章以热播节目《七十二层奇楼》为例来阐释观点,论据典型,说服力强。
C. 文章围绕传统文化传承之道,主要分析了文化传承断档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D. 最后两段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现代表达,态度鲜明,有很强的针对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即使让今天的年轻人重新回到私塾学习,也难以让他们接受和热爱传统文化。
B. 如果传统文化具有足够的魅力,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度就能不断上升。
C. 提升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是传承的前提,说教套路不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之道。
D. 只有扬弃继承和转化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让其在当代迸发生命活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芭蕾之葩
李金安
清晨,她轻轻推开窗户,地中海的景色仍是那样迷人,听到一串润湿的莺啼,她感到恍若长江边飘柔的柳絮拂面,那里曾有母亲熟悉的呼唤。
她回到了故国。芭蕾舞学校考场,她在观看考生的即兴舞蹈表演……今天在进行面试。一个考生刚刚离去,她对旁边的同事悄悄地说:‚但愿下一个考生不会使我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