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4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粤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三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3/15 12:42:48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0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780字)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广州63中  刘影
[教学目的]
1、理解意境,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2、理解烘托映衬,虚实相济的写作特点  
[教学设想]
1、指导如何把握意境;理解烘托映衬,虚实相济的写作特点
2、用诵读法、比较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集体背诵《雨霖铃》。
柳永的代表作品<<雨霖铃>>,其景凄凉清丽,其情缠绵哀伤,“杨柳岸晓风残月” 融情于景,说不尽的感伤凄婉。今天我们学习风格与之截然相反的另一首词。
二、整体感知
1、 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2、 背景简介: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在此期间,他写下了四篇有名的文章:前、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及本文赤壁怀古。 
3、内容简介:这首词是苏轼在谪居黄州期间写的。词中借咏史抒发了作者追慕英雄壮志难酬的心情。上片先以长江为背景,写赤壁壮丽的景,并称颂当时众多的英雄人物;下片先着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追忆火烧曹营的历史事件,最后抒发作者的感慨。
4、教师范读,感知感情基调——豪放中略带苍凉
5、了解诗歌的大意,由学生提问,教师只解释注释中没有解释的,重点点拨朗诵要领。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不要理解为长江曾经淹死许多英雄人物,这里用了比喻,把大江的浪冲刷掉许多东西比喻作历史淹没了许多英雄人物,译作“长江呵,你滔滔不绝地向东流去!历史就像这长江啊,以汹涌的浪涛把千百年来的英雄人物荡涤得无踪无迹。”点题——怀古,又奠定了豪放的基调。
6、学生齐读,一学生有感情地朗诵。 
三、解读鉴赏 
(一)鉴赏意境
1、词题为“赤壁怀古”,上阕中写了哪些赤壁景观?你认为哪几句写得好?好在何处?
大江、故垒、乱石、惊涛;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夸张,比喻,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气势,)
2、指导学生概括出意境的特点。这些意象的组合构成一种怎样的意境?(注意抓关键词语)壮阔美丽(壮丽)。也烘托了作者豪迈的情怀。
3、比较:长江赤壁之景固然有雄伟壮丽的一面,但也有平静优美的一面,为什么不写长江平静之景?
明确写景的作用:壮丽江山加上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平静之景难以激发豪情,与下片内容不协调。
(二)鉴赏人物
1、面对壮丽的赤壁景观,作者依次生发了哪些怀古情思?请读出上片与怀古有关的句子。
读出相关句子: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一时多少豪杰。
2、在“多少豪杰”中作者主要写了哪个历史人物?
指名朗读诗句:“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3、“周郎”形象有何特点?
风流儒雅(这里的“风流”是指年轻有为,气宇不凡,有才华;“儒雅”指镇定文雅),年少得志。
4、赤壁之战中的英雄很多,如刘备、诸葛亮、孙权等等,作者为什么只写到周瑜,而不写其他人呢?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用典的自然贴切。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