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730字。除《月夜》之外其他四首的教学设计,包括《哀江头》、《蜀相》、《又呈吴郎》、《登乐阳楼》
杜甫诗五首 教学设计
广州市八十六中 宋玲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哀江头》中今昔对照的手法。
2、让学生理解《蜀相》中寄托的诗人的身世感慨。
3、让学生体会《登岳阳楼》雄浑阔大的意境。
4、让学生体会这几首诗中体现的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哀江头》
一、背景简介
此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春天。当时诗人沿长安城东南的曲江行走,感慨万千,哀恸欲绝,写下这首名诗。(参见《月夜》写作背景简介)
二、结构分析
按现实——回忆——现实,将诗歌分为三部分,请找出标志性的语句。试概括每部分的大衣。
1、行曲江所见景象
2、忆往昔繁华盛况
3、发物是人非感慨
三、鉴赏和探究
诗中哪些词句表现“哀”?试找出来加以分析。
“哀”字是这首诗的核心。开篇第一句“少陵野老吞声哭”,就创造出了强烈的艺术氛围,后面写春日潜行是哀,睹物伤怀还是哀,最后不辨南北更是极度哀伤的表现。“哀”字笼罩全篇,沉郁顿挫,意境深邈。
四、艺术手法分析
1,<<哀江头 >>采用什么方法表现今昔情景?请找出有关诗句并略加分析.
今昔对照
2、反衬手法
“江头宫殿锁千门,
细柳新蒲为谁绿?”
“细柳新蒲”,景物是很美的。岸上是依 依袅袅的柳丝,水中是抽芽返青的新蒲。“为谁绿”三字陡然一转,以乐景反衬哀恸,一是说江山换了主人,二是说没有游人,无限伤心,无限凄凉,大有使人肝肠寸断的笔力。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