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单元测评习题(5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必修二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0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8/8/16 15:14:3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1
  • 下载点数: 4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2019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习题 单元测评+Word版含答案
2019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习题:模块综合测评+Word版含答案.doc
2019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习题:第二单元测评+Word版含答案.doc
2019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习题:第三单元测评+Word版含答案.doc
2019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习题:第四单元测评+Word版含答案.doc
2019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习题:第一单元测评+Word版含答案.doc

  第一单元测评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基于生态环境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推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的维护和生态问题的治理,形成全社会协同效应,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逐步实现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使得生态治理被提升到更高的战略高度。生态治理不仅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更需要人民群众的内在认同与积极参与。
  广大人民群众是社会建设的主体和实践者,其环保认知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生态治理能否顺利推进。不可否认,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于周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尤其对于环境污染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但现实中人们对于环保认知的深度、广度和准确度还有所不足。生态文明价值观整体呈积极良好态势,但多数人更关注一些负面环保问题,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于国家、社会和他人一般拥有较高的环保期望,但自我行为约束意识较差,对于一些“环境不友好”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早已习以为常,这些都是当前提升人民群众生态环保认知不可回避的问题。
  人民群众应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国家环保事业。但调查中发现,人们在一些行为习惯性方面,仍然表现为生态行为能力较弱的状况,个体生态行为习惯的养成更多与自我需求相关,虽认知面广但参与程度较低,行为跟进的广度不够,主动参与环保行动和环境监督的意愿不强,环保自觉性还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强化人民群众生态行为的主体自觉性,需要注意在生态治理的实践中积极完善环保的奖惩机制,通过各种积极的政策鼓励并培育绿色生活方式,努力提高个体生态行为的主体自觉性。
  生态环境治理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社会合力作用。构建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是发挥人们合力的必要保证。这就需要积极拓宽群众的参与渠道,不断健全举报、听证、舆论监督等制度,引导环保领域各类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地发展,为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提供更多的组织依托,提高人们参与的组织化、规范化水平。同时,还要在其组织性、行动力、社会影响力等方面进一步加强。需要采取相应的扶持政策,积极支持各类民间环保组织的运营和发展,使它们凝聚更多的民众力量,对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发挥更多作用。
  总之,持续、有效地推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形成社会协同效应,是化解生态危机的关键所在。只有每个个体从自身做起,提升生态认知水平,积极参与环保行动,才能促进生态治理各项重要任务的完成,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摘编自郭倩倩《生态治理亟须引导全民参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就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来看,只有推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才能更好地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B.人们对周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环保期望越来越高,这体现出令人满意的环保认知度。
  C.只有在生态治理的实践中积极完善环保奖惩机制,才能强化全民生态行为的主体自觉性。
  D.建立各类民间环保组织比其他形式能更有效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发挥出社会合力作用。
  解析B项,“体现出令人满意的环保认知度”错误,从文中看,“人们对于周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但“对于环保认知的深度、广度和准确度还有所不足”“拥有较高的环保期望,但自我行为约束意识较差”,可见,人们对周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环保期望越来越高,并不能体现出令人满意的环保认知度。C项,“在生态治理的实践中积极完善环保奖惩机制”与“强化全民生态行为的主体自觉”没有必然关系,前者只是后者的条件之一,如文中还提出“各种积极的政策鼓励并培育绿色生活方式”等内容。D项,“比其他形式能更有效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错误,文中没有将这种形式和其他形式进行比较。
  答案A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一段从生态环境问题的特征谈起,提出了引导全民积极参与生态治理的观点。
  B.文章对生态问题进行辩证论证,在看到人们环保认知增强的同时,也不忽视存在的问题。
  C.文中用大量篇幅阐述生态理论,使论点建立在普遍性、规律性的认识上,更准确可靠。
  D.围绕着生态治理问题,文章从三个角度逐层深入地论述全民参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解析C项,“用大量篇幅阐述生态理论”错误。文中更多的是紧密结合现实问题展开论述。
  答案C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要澄清对生态治理的错误观点,认识到治理不会一蹴而就,同时也不只是政府的责任。
  B.提升环保认知,要关注正面环境议题,多做建设性工作,而不是去关注负面环保问题。
  C.生态治理上,个人是责任主体,不仅仅要有认知,还要积极主动参与环保行动和监督。
  D.引导全民参与生态环境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育、政策、治理能力等诸多方面。
  解析B项,“而不是去关注负面环保问题”错误。文中“但多数人更关注一些负面环保问题”意为在对待负面环保问题与正面环境议题上,不应该只关注负面环保问题。
  答案B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
  一窗如画
  翁文秀
  ①有屋必有窗,窗,是房屋的眼睛。忆起老屋,堂屋顶靠烟囱处有个四方形的天窗,天窗每天最早预告晨曦的到来;夜晚,一屋黑暗,天窗外,有云絮一二片,星星三两颗,还有月光的温柔。
  ②小小的天窗早成记忆。而今,坐在宽大的窗台前,极目而望,山色葱茏,有云环绕其上,如轻纱遮了半面,极美。读王维的“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李白的“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云”,景又是不同,诗人笔下的一框诗画,正从天外飞来。
  ……
  模块综合测评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晋商具有开放经营的历史渊源
  晋商是指发端于明初、发达于清代的山西商人群体。至明末清初,集中在太谷、祁县、平遥一带的票号生意兴隆,这一时期是晋商最辉煌的时期。五百年的晋商辉煌,得益于其企业内部制度安排的开放性。引进人才、引进资金,使晋商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是晋商开放经营的具体体现。
  为引进人才实行“经理制”。晋商商号职员的设置历来“因事设人”,从不“因人设职”。在普通员工的选择上,晋商秉持开放的人才选用机制和观念。因为晋商在各地广设分号,机构日趋庞大,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合一的经营模式难免出现管理效率低、内部运营成本高昂的弊病。晋商以开放的经营智慧,创新人事管理制度,采取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经理制”,突破了所有者自身能力的限制,建立起高效、有序的运营机制。在“经理制”下,财东不直接参与经营管理,而是授予掌柜资金运用权、职员调配权、业务经营权,委托掌柜具体管理。财东充分信任掌柜,令其放手经营。“经理制”打破了传统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封闭经营管理模式。经理人的选择突破了家族、宗族、本村的固有限制,是晋商开放意识在企业管理上的具体体现。
  为引进资金实行“股份制”。晋商的“股份制”萌芽于明代,大兴于清代。晋商早期实行的独资制、贷金制、朋合制和伙计制,远远不能满足大商业、大流通下的资金需求。晋商适时调整,不拘泥于本家、本族、本地拓展融资渠道,广纳闲资,形成“股份制”这一开放的资本组织形式。开放的股本结构,使晋商突破单纯依靠自身资本积累的局限,广泛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充实资本,形成互利共赢、风险共担、休戚与共的接近现代股份制的商号。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我国数千年“公财与私财不分”的商业习惯,财东对企业财产控制权与财东个人财产控制权有了一定程度的分离。财东将其个人私有财产作为股本投入商号、票号,与其他出资者的资本融合为一体成为企业资本时,便失去了这部分资金的自由支配处置权。作为一种融资和收益分配制度,晋商股份制已明显不同于独资、一般合伙等传统企业制度,而更多体现了现代企业精神,也体现出晋商开放的经营思路与高超的管理智慧。
  晋商还开创了“人身顶股制”这一独具特色的人才激励机制。经理的身股和财东的银股一样具有分红权,内部员工也有一定的身股,并据创造价值的大小酌情增减。这种将员工利己性动机与商号经营效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制度设计,蕴含着企业与员工利益共享的开放的大利益观。
  (选自王清宪《发掘晋商精神的现代价值》,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晋商在职员设置上往往是凭事用人,绝对不会设置闲赋的职位而人浮于事。
  B.财东充分信任掌柜,和掌柜一起管理资金运用、职员分配、业务经营等事务。
  C.“股份制”开放的股本结构,改变了我国数千年“公财与私财不分”的商业习惯。
  D.“股份制”的资本组织形式,使财东失去了个人私有财产的自由支配处置权。
  解析B项,混淆否定肯定,原文说的是“财东不直接参与经营管理,而是授予掌柜资金运用权、职员调配权、业务经营权,委托掌柜具体管理”;C项,不合文意,原文是“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我国数千年‘公财与私财不分’的商业习惯”;D项,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财东将其个人私有财产作为股本投入商号、票号,与其他出资者的资本融合为一体成为企业资本时,便失去了这部分资金的自由支配处置权”。
  答案A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从三方面阐述晋商开放经营的历史渊源,深刻论述了“经理制”与“股份制”。
  B.文章由“引进人才、引进资金”使晋商获得了发展动力,引出论证的分论点。
  C.晋商实施“经理制”的原因是晋商在各地广设分号,机构日趋庞大,难于管理。
  D.晋商实行的“股份制”,作为一种融资和收益分配制度,体现了现代企业精神。
  解析C项,分析不准确,由原文“因为晋商在各地广设分号,机构日趋庞大,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合一的经营模式难免出现管理效率低、内部运营成本高昂的弊病”可知,晋商实施“经理制”的原因是传统的管理经营模式出现了弊病,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
  答案C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明末清初,太谷、祁县、平遥一带的票号生意兴隆,得益于企业制度的开放性。
  B.晋商采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经理制”,打破了传统血缘关系的封闭管理模式。
  C.如果晋商的资金能够满足大商业、大流通的资金需求,就不会实行“股份制”。
  D.晋商将员工利己动机与商号经营效益结合在一起,激励员工创造利益的积极性。
  解析C项,“就不会实行‘股份制’”错,太过绝对。
  答案C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
  孟三爷的徒弟
  陈德鸿
  孙兴的接骨手艺是和孟三爷学的。
  孙兴说,他15岁那年上山采松塔,不小心从树上摔下来,好几处骨头都断了,躺在地上动弹不得。哀号到快天黑,让在山里住的孟三爷发现,当时就把骨头接上了。等他好利索了,就拜了孟三爷为师。
  有人马上摇头说,孟三爷那个孤老头子有两把刷子不假,可他连亲侄子都不传,咋能传给你呢?鬼才信呢!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