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茶陵三中2018年上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7790字。
茶陵三中2018年上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玉琮是一种外方内圆、柱形中空、饰以动物纹样(有兽面纹或鸟纹)的玉器。《周礼•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郑玄注中又说,“礼神者必像其类,壁圆象天,琮八方象地”,可能在古代这是一件十分重要的礼器。根据一些学者特别是张光直的研究,认为认为“琮是天地贯通的象征,也便是贯通天地的一项手段或法器”,因为它的形制象征了天与地,并且刻有种种协助神秘力量的动物图案,又由玉这种据说可以通神的质料制成。根据人类学家的推测,古代人的联想是按照相似性的原则进行的,玉琮是玉所制,本身十分圣洁,它的外部被雕成方形,与古人心目中的大地相同,而它的内部是圆形,与古人心目中的天穹相似,它的中间是空的,能够象征天地上下的相通,所以可以在祭祀时供奉天地,拥有沟通天地、接引神鬼的神秘力量。
如果这一推测不错,那么,中国很早就有了“天圆地方”、上下四方的空间概念。很巧的是,近年,河南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的45号墓又发现了墓葬中用蚌壳摆成的龙虎图案。过去,很多学者认为,中国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象征四方的说法起源不会太早,但是近年湖北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漆箱盖面上,所绘的北斗龙虎二十八宿天文图的面世已经动摇了这种看法,而濮阳西水坡的蚌壳龙虎则进一步把这种天象的认识提早到了上古时代。我们知道,在古代四方与四季是互相配合的,特别是一龙一虎,分别象征东、西两方,而且引申为古代最为关注的春、秋两季,如果这个以蚌壳堆成的龙虎图案真的就是青龙、白虎,它象征的真的就是东、西两方,那么,古代中国的四方四神所蕴含的空间和时间观念,就要提早到相当早的时代了。
更巧的是,1987年,安徽含山凌家滩第四号墓又出土了一组玉龟玉版,上面刻有很富有神秘意味的指向四方及八方的、外方内圆的图案。据测定,凌家滩第四号墓距今在四千五百年左右,而玉龟版正好在墓底中央,“估计原来是放置在墓主胸部”,显然意义十分重要。据相当多的学者研究,它与后来的栻、镜类相似,象征四极八方,包含了古代的空间和时间的思想,有的学者认为它就是《史记》的《龟策列传》中的灵龟信仰,有的学者相信它就是没有文字之前中国人表示“方位”与“数理”的工具。有的学者甚至于相信,这是夏代或更早的“律历制度”,是“表示四时历法的原始八卦图”。无论如何,应该相信这是一个富有神秘意味的发现,它很可能与古代的“巫术”有关。古代的“巫”字即两个“工”字以直角交叉重叠,“工”即古代的“矩”,原始的“巫”即操“矩”测天地者,与古“巫”字字形最近者为“癸”,“癸”(揆)有度量之义,与古“巫”者职能最近者为“史”,“史”字也是手持一“中”“中”可能是笔。对于天地宇宙的四极八方的把握,可能在早期就是“巫术”的中心。近来,考古学家又注意到了“八角星纹”。汤家岗遗址出土的白陶盘外底有八角星纹,岳阳坟山堡皂市下层文化遗址出土过八角形镂孔垫座,齐家文化铜镜、吴县澄湖良渚文化贯耳壶、殷商妇好墓的器物都有八角星纹,似乎“寄寓着方位或天地等有关的东方文化观念”,这更让人相信,比我们过去知道的要早得多,中国人已经有了天圆地方、大地有四极八方、四方有神祇作为象征的空间观念。
节选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中第一节:《重构上古思想世界:传统文献、现代理论以及考古发现》(复旦大学出版社)
1. 根据原文内容,以下关于玉琮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玉琮从形状上来说外方内圆、柱形中空、并且上面有动物纹样,有有兽面纹或者鸟纹,为玉所制。
B. 《周礼礼•大宗伯》认为“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郑玄注也在另一著作中提出类似观点“礼神者必像其类,壁圆象天,琮八方象地”。
C. 以张光直为代表的一些学者认为,玉琮是天地贯通的象征,同时也是贯通天地的一项手段或法器。
D. 人类学家推测,古代人的联想是按照相似性的原则进行的。玉琮的材质、形状都有某种象征性联想,因而可以在祭祀时供奉天地,有其神秘力量。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湖北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漆箱盖面上所绘的北斗龙虎二十八宿天文图的面世使“中国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象征四方的说法起源不会太早”的观点有所动摇。
B. 仰韶文化遗址的45号墓发现的墓葬中用蚌壳摆成的龙虎图案,证实了古代中国的四方四神所蕴含的空间和时间观念,产生于相当早的时代。
C. 仰韶文化遗址的45号墓发现的墓葬中用蚌壳摆成的龙虎图案,很有可能是青龙和白虎,并且象征着东、西两个方位。
D. 在古代四方与四季是相互配合的,特别是一龙一虎,分别象征东、西两方,并且引申为古代最为关注的春、秋两季。
3. 以下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玉琮、用蚌壳摆成的龙虎图案以及玉龟玉版这三个考古学上的发现,有其共同的特征,它们都可以推测中国古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形成了特定的空间观念。
B. 玉龟玉版,上面刻有指向四方及八方的、外方内圆的图案,有学者认为,它象征四极八方,包含了古代的空间和时间观念。很可能与古代的“巫术”有关。
C. 八角星纹的发现不是特例,多处考古发现中都有八角星纹,这一发现,使得“中国很早就有天圆地方、大地有四极八方、四方有神祇作为象征的空间观念”这一观点更让人信服。
D. 与古“巫” 字字形最近者为“癸”,“癸”(揆)有度量之义;与古“巫”者职能最近者为“史”,“史”字也是手持一“中”,“中”可能是笔。由此可知三个字的意思是一样的。
【答案】1. B 2. B 3. D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以下关于玉琮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B项,“郑玄注也在另一著作中提出类似观点……”有误;本题考察细节,郑玄并不是在另一著作提到该观点,而只是对《周礼礼•大宗伯》进行注解。
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B项,原文当中的推论只是一种可能性,不是绝对性,原文是“如果这个以蚌壳堆成的龙虎图案真的就是青龙、白虎,它象征的真的就是东、西两方,那么,古代中国的四方四神所蕴含的空间和时间观念,就要提早到相当早的时代了”,需要满足两个条件才能得出这个结论。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以下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D项,“可知三个字的意思是一样的”推论不当,原文中只提到“巫”字与“癸”字字形最接近,巫者与史者职能最接近,不涉及三个字的意思。
文学类作品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广陵散
宗利华
那时,聂政坐在一个酒肆里,心如止水。秋日的风已露出了峥嵘气象,吹得檐角枯草,咝咝作响。聂政的目光掷向窗外,有一稀稀拉拉的丧葬队伍缓缓走过,灰黄的纸片散乱了黄昏的半个天空。那队伍寂静而行,竟不闻半点泣声!
看来,又有一个人,像父亲一样,被暴君害死了。聂政眼里,有恶恶的光一闪而过。
该去了。聂政抹一把脸,左手将腰间的短剑一捏,凛凛地出了酒肆。
次日黄昏。修建宫殿的工地。
和聂政目光不经意地一撞,韩王就明白了,这群匠人里头,有个人是来取他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