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1(11份)
- 资源简介:
辽宁省北票市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
辽宁省北票市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10《白鹿原》+.doc
辽宁省北票市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11《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doc
辽宁省北票市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14《平凡的世界》+.doc
辽宁省北票市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2《水浒传》+.doc
辽宁省北票市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3《西游记》+.doc
辽宁省北票市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4《聊斋志异》+.doc
辽宁省北票市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5《“三言”》+.doc
辽宁省北票市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6《红楼梦》+.doc
辽宁省北票市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7《儒林外史》+.doc
辽宁省北票市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8《官场现形记》+.doc
辽宁省北票市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9《家》+.doc
李逵负荆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水浒传》全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特色及其地位和意义。
2、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理清思路。
3、通过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征。
4、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对李逵和鲁智深的性格特点进行比较研究。
5、探究《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和小说主题。
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征。
2、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
3、探究《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教学难点
1、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
2、探究《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一.给加点字注音
攧( ) 尪( )羸( ) 掳( )
二.文学常识填空。
《水浒》是 的经典之作,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 为题材的章回体优秀长篇小说,作品描写了农民由个体觉醒到发展为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过程,解释了 “ ”这一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最根本原因。课文节选自原书第七十三回,题目是《 》。
三、《水浒传》内容简介
宋哲宗时,东京有一个浪荡子弟名叫高俅,他踢得一脚好球,被哲宗弟弟端王看中,成了端王的亲信。后来端王当了皇帝,这就是宋徽宗,不到半年,就把高俅提升为殿帅府太尉。高俅上任的第一天,就整治因病未到的教头王进,逼得王进带着母亲逃离东京。王进来到华阴史家村,被史进收留,拜为师父。后因高俅追捕得紧,王进只好告别史进投奔延安府。王进去后,史进与少华山的头领结交为友,华阴知县知道此事后,诬陷史进私通草寇,史进只得烧了史家庄。
史进只得离开华阴,去寻王进。途经渭州,结识了渭州经略府提辖鲁达,二人来到酒楼饮酒。饮酒正酣,忽然隔壁传来啼哭声。鲁达顿生性鲁莽而又素好行侠仗义,叫酒保将啼哭之人带来。金氏父女被带到,女儿哭着说:“因到渭州投亲无着,状元桥肉铺的郑屠
……
《孙悟空大战红孩儿》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西游记》的内容、结构、 艺术成就、人物形象,熟悉至少一
个故事情节。
2. 结合节选课文,分析孙悟空的“三位一体”的形象特征。
3. 结合节选课文,分析作品的现实意义。
二.内容概要
1、《西游记》之内容:
《西游记》是一部古典神魔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
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自问世以来在中国及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中国,乃至亚洲部分地区西游记家喻户晓,其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人物和“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等故事尤其为人熟悉。几百年以来,西游记被改编成了各种地方戏曲,及电影、电视剧、动画片、漫画,版本繁多。在日本等亚洲国家也出现了以孙悟空为主角的文艺作品,样式众多,数量惊人。
《西游记》全书一百回,从大的结构上看,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回至第八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顿折腾,将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
2.《西游记》之唐僧取经
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
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
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
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及到
……
《平凡的世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路遥,了解小说背景及思想内容 。
2、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3、分析人物形象。
4、探讨小说的内容。
5、学习以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心理的方法。
学习难点:1、把握故事情节。2、分析人物形象。
学习重点:1、把握故事情节。2、分析人物形象。
学习过程:
目标一:
【导读】:
1、作家介绍:路遥(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中国当代作家,生于陕北一个世代农民家庭,1988年完成《平凡的世界》,作品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由此获得茅盾文学奖,后因肝病早逝,享年42岁。
2、 作品介绍:
路遥的小说多为农村题材,描写农村和城市之间发生的人和事。作品有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1980年,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人生》(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并被改编成同名电影),短篇小说《姐姐》、《风雪腊梅》等,以及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1991年,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其全部作品收集在《路遥文集》五卷。
3、小说的写作初衷
陕北黄土高原,自古是一个焦苦的地方。路遥生于斯,长于斯,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求索奋斗,历尽艰辛。他对农村有着非常深刻的了解,和农民有着血脉相通的感情。七十年代末开始的历史巨变,如山洪暴发,如春潮涌动,黄土地上也万马奔腾,大军行进。所有这一切,深深的激动着路遥。他要继《人生》之后,再倾全部心血,为这一方苦难而又充满希望的土地,为这一群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人们,为这一个壮丽辉煌的时代,写一部诗史般的巨著。他把这当作了一项无比神圣庄严的使命。他说“写这部书我已抱定吃苦牺牲的精神,实行如此繁难的使命,不能对自己有丝毫的怜悯心。要排斥舒适,斩断温柔。只有在暴风雨中才可能有豪迈的飞翔;只有用滴血的手指才有可能弹拨出绝响”(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
4、小说的写作历程
1988年5月25日,在陕北甘泉县招待所,路遥用热水敷开痉挛的手,写完了《平凡的世界》的最后一页。随后,他如释重负般把那支用了几年的圆珠笔扔出窗外。《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