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学案(6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修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0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8/7/27 22:16:2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3
  • 下载点数: 4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辽宁省北票市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学案
辽宁省北票市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学案:5.2《伶官传序》+.doc
辽宁省北票市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学案:5.3《祭十二郎文》+.doc
辽宁省北票市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学案:5.4《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doc
辽宁省北票市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学案:6.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doc
辽宁省北票市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学案:6.3《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doc
辽宁省北票市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学案:6.4《项脊轩志》+.doc

  《伶官传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以及特殊句式,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抑扬顿挫的文气。
  2、 提要钩玄,把握《伶官传序》的论证结构和论证特点,学习本文正反对比论证方法。
  3、理解文章盛衰之理在于人事的中心论点,明确写作主旨。
  学习重点、难点:
  1. 文中的关健字、词、句:              2.文章的议论思路。
  【课前准备】
  1、知人: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 ,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坛公认的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位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都是他的学生。他在诗、文、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
  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欧阳修的人生志趣和追求。
  在散文理论上提出“以文明道”的主张,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大力提倡简洁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癖晦涩。为文主张切合实用,重内容,反浮靡。他的散文明畅简洁,丰满生动,说理透彻,抒情委婉。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著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2、时代背景: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朝廷,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仍,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优伶,“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所惑,使其得以重权在握。庄宗同光四年(926年),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后又单人独骑逃走。庄宗亲征败北,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感慨,借事论理,指出王朝兴亡不在“天命”而主要在于“人事”。
  3、关于序:序,是文体的一种,有文序和赠序之分,序也称叙、引、导言、前言之类,它的内容或是提纲契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可以放在诗文前面
  ……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导学案
  苏  轼
  学习目的:
  1.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
  2.通过阅读人物的的几个事件,把握人物形象;
  3.感悟文章主题,探索哲理深意。
  学习重点难点:
  1.归纳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
  2.感悟文章主题,探索哲理深意
  课前预习:
  1.结合注释,理解文意,对不了解的字.词.句做标记。
  2.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3.文中记叙了文与可的哪些事情,说明了文与可是怎样的一个人?
  4.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表达这一主题思想的?
  一.题解
  文与可(1018~1079),是苏轼的表兄,比苏轼大18岁。文与可以善画竹闻名于世,是当时墨竹画派的代表人物。神宗熙宁八年(1075)出任洋州(今陕西洋县)知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改知湖州(今浙江湖州),赴任途中死于陈州(今山东诸城) 。
  元丰二年三月,苏轼任湖州知州,这时文与可已去世,七月七日,苏轼在晾晒书画时,发现亡故的文与可送给自己的一幅《筼筜谷偃竹图》,见物生情,就写了这篇杂记。本文庄谐相衬,情深意切,是篇典型地体现苏轼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特点的优秀散文。
  二.检查预习,读准下列字的音
  与可以书遗余(     )    近语士大夫(      )          萃(     ) 寒梢(     ) 
  笔砚(     )            斤斧何曾赦箨龙(     )       喷饭(     )
  畴昔(     )
  三.朗读课文并思考
  通读全文,疏通文意,把你在阅读本文时产生的问题记录下来。
  四.梳理文章结构
  第一段  阐述文与可的绘画理论,谈自我艺术实践的体会。
  第1层  由竹说起,提出画竹应当有成竹在胸。
  第2层  写作者自己学习文与可画论的心得。
  第3层  评价苏辙的看法,表明自己比弟弟更能领悟文与可的画论。
  第二段  追忆二人在交往过程中与画竹相关的几件趣事。
  第1件  投求画者的绢于地,并言当袜穿,传为笑话。
  第2件  书信往来各自表述艺术创作中神似重于形似的美学观点。
  第3件  追述自己一首“筼筜谷”诗令文夫妇为之喷饭。
  ……
  高二语文《项脊轩志》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其人其事
  2、熟读课文,翻译全文
  3、积累文言字词、
  4、体味作者平淡的文字中的深情,学习作者捕捉生活细节、运用白描写人的手法。
  【重点难点】:1、体味平淡文字中的深情
  2、文言虚词的积累
  【知识链接】
  1、归有光,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号项脊生。江苏昆山人。幼年丧母,仁途坎坷。
  九岁能属文,以同邑人魏校为师,通经史,善古文。嘉靖十九年中举人。其后二十余年,八次会试不第。后移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生徒常达数十百人,被称为震川先生。嘉靖四十四年始中进士,授长兴知县。在文学上,他和王慎中、茅坤、唐顺之合称唐宋派。他的散文的特点是:①即事抒情,真切感人。②注重细节,刻画生动。③篇幅短小,言简意赅。④结构精巧,波折多变。代表作品有《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
  2、解题:项脊轩:归有光的书斋名。一说其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在太仓项脊烃,作者以项脊轩来命名自己的书斋,有追念祖先的意思。一说,言其窄小,如颈背之间,故名。轩,这里指小屋,即书斋。
  【课堂导学】
  一、初读课文,断句正音
  尘泥渗漉( ) 修葺 ( ) 垣墙周庭( ) 旧时栏楯( ) 偃( )仰啸歌 冥然兀( )坐,万籁( )无声 象笏( )
  迨( )诸父异爨( ) 逾( )庖而宴 家有老妪( )
  先大母婢也( ) 呱呱而泣( )        以手阖( )门
  令人长号( )不自禁( ) 余扃牖而居( )先妣 ( ) 
  二、咬文嚼字,语篇疏通
  1、疏通文本,解释加点的字,翻译划横线的句子。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