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一单元试题(8份)
- 资源简介: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文档:第一单元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文档:第一单元单元检测试卷(一)Word版含答案.docx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文档:第一单元第1课王维诗四首Word版含答案.docx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文档:第一单元第2课李白诗四首Word版含答案.docx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文档:第一单元第3课杜甫诗五首Word版含答案.docx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文档:第一单元第4课即景抒情诗四首Word版含答案.docx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文档:第一单元第5课山水田园诗四首Word版含答案.docx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文档:第一单元第6课边塞战争诗四首Word版含答案.docx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文档:第一单元古诗词鉴赏四讲之一Word版含答案.docx
单元检测试卷(一)
(时间:70分钟 满分:70分)
一、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木末芙蓉花(树根)
饶商贾(多)
闺中只独看(妻子)
B.罟师荡桨(船夫)
君看石芒砀(石头又大又多)
倚虚幌(薄而透明的纱帷)
C.信难求(确实)
水澹澹兮(水波摇动的样子)
东南坼(分裂)
D.势拔五岳(超过)
正思戎马泪盈巾(指战祸)
皆似霰(雪珠)
答案 A
解析 木末:树梢。
2.下列句子中,书写与原句不一致的一项是( )
A.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B.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C.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夜黄鹂空好音。
D.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答案 C
解析 夜—叶。
3.下列语句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远在天涯的亲人与我一同在望月。)
B.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当时吐蕃侵扰西北边疆,诗人想到国难家仇,眼泪横流。)
C.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草枯黄了,鹰的眼力显得格外敏锐,奔马因雪化尽而轻快奔驰。)
D.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为三国孙吴的战事惆怅,只有闭门叹息。)
答案 D
解析 只因皇帝不重视,自己空有孙武和吴起的谋略而不得一试,只有闭门叹息。
4.下列选项中,诗句、作者和出处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B.洞天石扉,訇然中开——李白——《越女词五首(其三)》
C.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岳阳楼》
D.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李白——《哭晁卿衡》
答案 B
解析 应为《梦游天姥吟留别》。
二、填空题(14分,每空1分)
5.(1)李白、杜甫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诗歌的两座高峰。跨越千年,梦回盛唐,让我们再来一次心驰神往的诗歌之旅!天姥山回荡着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铮铮之音,沧海之水点燃了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信念;草堂之下传来杜工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济世声响,诸葛祠中传出杜
……
第2课 李白诗四首
学习目标 1.认识李白的“游仙”之念是他对黑暗现实消极反抗的表示,也表现了他不事权贵的傲慢性格。2.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即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和极度的夸张。3.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
上李邕
李 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诗意解读 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代的作品。李邕在开元七年至九年前后,曾任渝州(今重庆市)刺史。李白游渝州谒见李邕时,因为不拘俗礼,且谈论间放言高论,纵谈王霸,使李邕不悦。史称李邕“颇自矜”,李白对此不满,在临别时写了这首态度颇不客气的《上李邕》一诗,以示回敬。
诗中李白以大鹏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在这前四句诗中,诗人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个力簸沧海的大鹏形象——也是年轻诗人自己的形象。
诗的后四句,是对李邕怠慢态度的回应。李白的宏大抱负,常常不为世人所理解,被人当作“大言”来耻笑。李白显然没有料到,李邕这样的名人竟与凡夫俗子一般见识,于是,就抬出圣人识拔后生的故事,反唇相讥:“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名句识记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考点演示 诗中“大鹏”这个意象如何理解?
答案 大鹏是李白诗赋中常常借以自况的意象,它既是自由的象征,又是惊世骇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征。
一、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生于中亚碎叶城,后随家人迁居绵州彰明县青莲乡(今四川江油青莲乡)。李白自言“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青年时期出蜀漫游,天宝元年(742)奉诏入长安,供奉翰林,但因得罪权贵而被“赐金放还”。此后漫游于梁宋、齐鲁、吴越等地,安史之乱起入永王李璘幕,而此时肃宗李亨已在灵武即位,王室争权过程中永王被杀,李白被株连入狱,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乾元二年(759)行至白帝城遇赦返,流寓南方。宝应元年(762)卒于当涂(今属安徽)。
……
鉴赏,读懂是关键。通过设题引导学生关注对内容的把握已成为高考命题人的追求。
读懂古诗诗歌,把握其内容、思路,是鉴赏诗歌的原点。只是就题做题,忽视对文本的整体把握,重做题,轻读诗,是学生的通病,也是做诗歌鉴赏题失分的原因之一。
如何读懂古诗,再重申以下几点:
①从标题切入对诗歌题材、内容及思路的理解。
②抓住情感语言,尤其关注诗歌的尾句,理解诗歌蕴含的情感。
③利用近体诗结构“起承转合”中的“转”和过渡句这些特点理清诗词的层次、思路。
④反复咀嚼词语、诗句,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
⑤充分利用作者、写作背景及注释这些暗示性材料辅助理解。
1.(2017•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兴
陆 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注],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 迮:狭窄。
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壮志难酬,怀抱未展;中年多病,时光日迫;国土沦丧,战事未宁。
解析 此题为内容概括题。首先理解诗歌内容,诗歌大意是:我的头发快全白了,回到故土已经三个年头。喝醉了凭高阁远眺,看到国土越来越少,人到中年疾病缠身,时光飞逝。身经百战空有报国之志,五更传来的战争号角,让我心生哀愁。明天在烟雨微茫的桐江岸边,且在枫树上系上小船垂钓吧。然后根据“醉”“病入中年”“空许国”“五更画角”等关键词,结合作者的生平遭际分析即可。
2.(2016•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