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250字。
河南省新乡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第I卷(阅读题 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自信需要有底气,要强化文化自信,我们一定要弄清我们自信的底气何在。
中华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底气之根。中华传统文化在发展的早期,各种思想学派精彩纷呈,多角度地体现中华智慧的全面性和丰富性。恩格斯说过:“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发现以后的所有观点的胚胎、萌芽。”这个论断同样适用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历史上思想学派众多,各有持论,各有辉煌,虽有差异,但不是彼此隔绝的。中华传统文化是由各派思想从各种角度切入的关于宇宙人生、治国理政、立德树人相异相成的大智慧,取之不竭、常用常新。
以儒学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是人文文化,它最关注的是现世而非来世。中华传统文化的现实关怀,并非没有超越性和神圣性。中华传统文化把为国家为民族而勇于牺牲作为最高价值,其自身就包含超越性,即超越个人的利益,心中有“大我”而不是“小我”;具有神圣性,因为它怀有崇高的理想和信仰,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身殉道、以身殉国,而不是临难图苟免,贪生怕死。
中华文化的创造性和时代性特征,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我们的文化历经5000年发展从未中断,全赖这种创造力。一种没有创造力的文化,就是没有生命力的躯体。尤其处在发展迅速、风云变幻、竞争激烈的当代世界,一个国家仅仅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而不能创造出与时代相符合的当代文化,不会拥有足以自信的文化底气。文化遗产是历史,它代表先人的创造和智慧。一个民族的文化不仅要有传统性,还要有现代性。因为传统文化遗产要发挥它泽被子孙后世的作用,不能只依靠祖先的荫应,而应该是后世子孙的继承、发展和创造。历史证明,民族文化遗产无论怎样丰富,后代都不可能坐享其成。这是北非、西亚曾经辉煌的文明古国的当代命运告诉我们的真理。
文化自信的底气不仅来自传统的辉煌,而且更有赖于现实的灿烂。当代的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红色文化承载着多少代共产党人和革命者的心血,无论是昂首阔步带镣长街行,或是被暗暗处决,或者是战死沙场,都是在为理想和信仰而牺牲。这种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而牺牲的理想和信仰,是神圣的和超越自我的。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文化,是为了人民过上最美好生活的文化。可以这样说,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底气,既来自我们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丰富性与和而不同的包容性和创造精神,也来自体现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红色文化的革命性、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和导向性。在当代,如果不重视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中华文化重要构成这一现实,就很难全面理解当代中华文化的底气由何而来。
〈摘编自陈先达《文化自信底气来自中华文化的特质》〉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学派精彩纷呈,各个流派坚持自己的观点,彼此观点截然不同。
B.中华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性和神圣性,其集中表现为心中有“大我”而不是“小我”。
C.中华传统文化要发挥泽被子孙后世的作用,离不开后世子孙的继承、发展和创造。
D.中华传统文化丰富性与和而不同的包容性和创造精神才是中国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文章引用恩格斯关于希腊哲学的论断,论述了早期中华传统文化的全面性和丰富性。
B.文章第四段重点阐述文化自信的底气与文化源远流长的生命力之间的内在联系。
C.文章用北非、西亚曾经辉煌的文明古国的当代命运为例反证了文化创造力的重要性。
D.文章先提出问题,接着从多个角度逐层进行分析,论证严密,逻辑性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有清楚地知道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才能真正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B.中华文化之所以历经5000年发展从未中断,是因为中华文化具有创造力。
C.一个国家只有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才能创造出与时代相符合的当代文化。
D.要弄清当代中华文化的底气,就必须认识到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当代文化重要构成。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鞋匠 李培俊
鞋匠把钱递给我的时候,我认真看了他一眼。这是一张已经不再年轻的脸,上面的褶子一条摞着一条,写满了岁月的沧桑和生活的艰辛。握钱的手,被柔韧的细绳勒出一道道嫩红的沟壑。
他说:请给我一朵玫瑰。
鞋匠的摊子摆在我们花店的窗下,坐北朝南,一年四季,鞋匠那张憨厚的、黝黑的方脸沐浴在灿烂的阳光里。在阳光里乒乒乓乓钉掌,在阳光里嗤嗤拉拉绱鞋。没活的时候,鞋匠会舒服地伸个懒腰,点上一支烟,望着天边某处,不知想些什么。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