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导学案7
- 资源简介:
约4950字。
《蜀道难》导学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疏通诗歌第一段,鉴赏蜀道之高而难行
【重点】
如何从多元角度品味出蜀道之高而难行
【难点】
基本背诵《蜀道难》第一段
一、导入目标
1.《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总体要求: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今天我们重点品味诗歌的第一段,弄清楚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以及诗歌是如何层层表述蜀道之难的,最后力求达到背诵的状态。
2.讲课步骤:
先自主预习——合作探究——练习反馈——小结笔记
二、自主预习
1、听读音,明字音
播放第一段录音,疏通字词读音
噫吁嚱yīxūxī 鱼凫fú 秦塞sài 石栈zhàn 猿猱náo 扪参mén shēn
2、文化常识填空(借助资料、课本注释)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有《李太白集》传世。
《蜀道难》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此诗以七言为主,袭用乐府旧题,乐府诗是不同于近体诗的一种杂言诗。它最早出现在殷璠编的《河岳英灵集》。
参、井,皆星宿名,分别为蜀秦分野。山势高峻,可以摸到参、井两星宿。形容山势高峻,道路险阻。
3、对照翻译,理解文意
哎呀呀,真是太高了。攀越蜀道真比登天还难!蜀国有蚕丛和鱼凫两个君主,他们开国的时间距今十分遥远,从那时起大概有四万八千岁了吧,蜀国就不曾与秦地有什么来往。往西去有座太白山,其山高峻无路可司行,唯有飞鸟可以飞过此山,直到蜀国的峨眉之巅。秦惠王之时,才有蜀王派五丁开山,传说这五位壮士因开山导致地崩山摧而壮烈牺牲,才使得蜀道的天梯石栈连结了起来。蜀中上有日神的六龙所驾之车所不能逾越的高山,下有回旋倒流的曲折而波涛汹涌的河流。善高飞的黄鹄想飞越而不敢过,善攀援的猿猴想攀登而发愁无处攀缘,其山之险就可想而知了。青泥岭的泥路曲曲弯弯,百步九折萦绕着山峦。行人攀至高山之顶,伸手可以摸得着天上的参星和井星,紧张得透不过气来,只得坐下来抚着胸口长吁短叹。
三、合作探究
1、画出第一段的中心句,给段落分层并疏通段意?
第一层:“噫吁嚱…..难于上青天!”惊叹蜀道之难
第二层:“蚕丛及鱼凫……以手抚膺坐长叹。”描写蜀道的来历与高而难行。
2、诗的开头分了几层叙述蜀道的来历?从文中那些句子可以体现出来。
第一层:蜀国长期闭塞,高山阻隔。“蚕丛……通人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