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说的心理描写特点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中其他文字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3/11 9:06:22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300字。
中国古典小说心理描写特点
中国小说的心理描写注重言语、动作的纪实,叙事者从来不打断情节的连贯性。叙述人物的内在关节与心理动机时,叙述者总是把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结果,看起来普普通通地情节,事实上处处充盈着人物如此行动的心理动因。正是这种情节与心理同时展示的“心理描写”,影响并形成了中国小说的独特“心理叙事”。我们不能因为它没有西方小说那样的大段心理描写而否定其价值。我们甚至可以说,这种心理叙事有时比一切都说穿说透的心理小说更“心理”,事实上某些小说的内心独白、潜意识的叙事,有时反而令读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难以理解。让我们看一看《三国演义》中那段著名的叙述,这是揭示刘备白帝城托孤真正心理的绝妙文字:“先主命内侍扶起孔明,一手掩泪,一手执其手,曰:‘朕今死矣,有心腹之言相告!’孔明曰:‘有何圣谕?’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孔明听毕,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言迄,叩头流血。先主又请孔明坐于榻上,唤鲁王刘永、梁王刘理近前,吩咐曰:‘尔等皆记朕言:朕亡之后,尔兄弟三人,皆以父事丞相,不可怠慢。’” 在这里,通过刘备的言语与动作的描写,刘备内心的隐衷已经昭然了。“受到事实惩罚的刘备,在他临死之时,清楚地意识到,他最后一次鲁莽行动使丞相非常失望。如果自己都辜负了丞相,他肯定他的继承人会更不及。为了王国的利益着想,同时也为了保证诸葛亮享有作为一个政治家的完全的自由权,让诸葛亮继位不是更好吗?”但是,刘备毕竟是一代英雄,“如果说他下给丞相的另一道供其选择的圣谕——若子不才,即取而代之——表现了理想主义豁达大度的一时冲动的话,那么,诸葛亮把它理解为对自己忠诚的折磨人的试探也无疑是正确的。”因为面对诸葛亮的“表白忠诚的戏剧性表示,刘备就没有再提禅让之事,对一位具有建朝立国的雄心的人来说,在心目中把子嗣看得高于一切是不可避免的。” 其实,还是李贽最明晓罗贯中叙事的旨意:“玄德托孤数语,人以为诚语,予特以为奸雄之言也。有此数语,孔明纵奸如莽、操,亦自动手脚不得矣,况孔明又原忠诚不二者乎?” 这说明深受史传模式影响的中国小说之心理叙事,是能够展示人物心理动因的。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心理描写有时会对读者的鉴赏力提出挑战。 
  《红楼梦》叙事在心理描写方面,达到了真正的高度,其心理描写的张力值得推许。例如揭示林黛玉回故乡做妾的梦中心理的那段叙事,就对林黛玉的心理进行了真实的描摹。而这一种通过梦境来表现人物心理的方法正是渊源于中国的史传叙事: 
    一时晚妆将卸,黛玉进了套间,猛抬头看见了荔枝瓶,不禁想起日间老婆子的一番混话(怨不得我们太太说这林姑娘和你们宝二爷是一对儿,原来真是天仙似的  这样好模样儿,除了宝玉,什么人擎受的起),甚是刺心。当此黄昏人静,千愁万绪,堆上心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