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200字。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通过语言、行动、肖像的描绘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二)领会课文人物描写中侧面烘托的手法;
(三)复习介宾词组的用法。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分析:文章通过左光斗的为国选才、狱中忧国和史可法报国的事实,表现了左光斗的光辉形象,赞扬了他的爱国精神。
(二)本文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分析:本文所记是左光斗的散文的事迹,事件带有片断性,在发展上并不紧相连接。全篇贯穿左光斗的爱国精神。文章可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左光斗勤于国事,发现和选拔人才。
第二部分(第2段):写左光斗为阉党陷害,身陷狱中而坚强不屈。
第三部分(第3段):写史可法在军中恪尽职守,是受左光斗的影响。
第四部分(第4段):写史可法敬事“太公”“太母”及师母的情形,(此段也可划入前一段,表明史可法受左光斗影响之深。)
第五部分:补说逸事的由来。
全文以史可法映衬左光斗。
(三)本文怎样通过行动、语言、肖像的刻画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的?
分析:如写左光斗注意了解民情,能深入民间,又不愿惊动当地官民的工作作风,是通过“风雪严寒”中“微行”这一行动反映出来的。写他在古寺看了史可法“方成草”的文章,“即解貂覆衣,为掩护”等行动,反映他对这一新发现的人才的深情厚爱。他对史可法写的文章“面署第一”的行动,表现他善于发现人才,大胆选拔人才。
语言描写:左光斗说史可法“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表现他奖掖英才的目的是为国选才。对照他后来在狱中所说“国事糜烂至此,……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柱者,”就更能看出这一点。“不速去,无令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这些话,在严厉责备中饱含着挚爱与殷切的期望。
肖像描写:写左光斗在狱中受酷刑后的外貌:“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这几句描写证明左光斗受了阉党的炮烙之刑,“不可辨”和“筋骨尽脱”说明了酷刑之惨。“目光如炬”这一点睛之笔,说明左光斗受尽了酷刑,濒临死亡,然而精神毫不颓唐。
探监的场面,综合运用肖像、神态、语言、动作描写,突出了左光斗的光辉形象。
(四)课文记叙了左光斗逸事两则,这两则逸事表现了左光斗怎样的品格?两件事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分析:这篇文章写了左光斗的两件事。一写他任学政,选拔史可法的经过,显示他爱惜人才、知人善任的远见卓识;一写他在狱中怒逐史可法的情景,突出他轻于个人生死、唯念国家安全的高风亮节。荣居高位时,他不辞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