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1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8/6/19 22:25:0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12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7450字。

  宣城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测试
  语    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新诗百年,佳作不少,至今却没有个评判标准。旧诗则不同,不仅高手如林,佳作迭出,而且也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评判标准和审美原则。后人根据这些评判标准和审美原则,在每种诗体中都提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压卷之作”或“第一”。其中推出数量较多、争论比较激烈的,还是在对唐人七律的推举上。
  宋人杨万里《诚斋诗话》拟推杜甫的《九日蓝田崔氏庄》为唐人七律压卷,严羽不以为然,在《沧浪诗话》中明确宣布:“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到了明代,“前七子”首领何景明又推沈俭期《独不见》为唐人七律压卷,鼎足而三。后来,大家争来争去,结果反把杜甫的《九日蓝田崔氏庄》撂下,集中在《黄鹤楼》与《独不见》之间争高低。
  同在明代的王世贞非但否定了二诗,还把杜甫的《九日蓝田崔氏庄》重新提了出来,又开列了杜甫的《登高》、《秋兴》之一和之七三篇,以为欲求七律压卷,“当于四章求之”。
  清人基本上在宋、明推出的七律压卷上争高低,同时也推出了新的七律压卷。如徐增等推杜甫《秋兴》八首为七律第一,管世铭等又推杜甫《诸将》五首为压卷,杨伦《杜诗镜铨》甚至认为《诸将》在“《秋兴》之上”。如此一来,杜甫被推七律压卷的票数直线上升,崔颢其次,占二首。
  或许有人会感到困惑,历代所推唐人七律压卷,为何多在初盛唐时期?中晚唐七律数量更多,为何不推?这就牵涉到古人对七律诗体的评判标准和审美原则了。
  在古代人的心目中,七律是难度最大的一种诗体。五律以清空一气、意味深远为上,甚至可以空灵幽淡一些;七律则以雄浑壮阔、刚健有力为上。姚鼐以为“七言今体句引字赊,尤贵气健”。施补华甚至认为“七律以元气浑成为上……以小巧粗犷为下”。如果以这些标准来衡量,宋人推出的《九日蓝田崔氏庄》、《黄鹤楼》二篇,的确称得上“句引字赊”,笔健气足,《黄鹤楼》更是气象壮阔,“元气浑成”。尽管《黄鹤楼》的前四句连平仄都不合,颔联对仗也成问题,但通篇笔力雄健,为他人所罕见。再看其他人推出的七律压卷,无论是《登高》也好,《秋兴》八首也罢,尽管篇名不同,题材不一,但基本上都是以雄浑壮阔、刚健有力的七律为主,都在气势浩大、骨力遒劲的风格范围之内。绝不会把“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些小巧妙思的七律选为压卷。至于沈俭期的《独不见》有此荣幸,恐怕与其独特的位置有关。姚鼐以为此律“高振唐音,远包古韵,此是神到之作,当取冠一朝矣。”正说出了其中的地位与玄机。窃以为:《黄鹤楼》以健气为胜,《独不见》以圆润为胜,二者各得其妙,而后者可视为初唐七律第一。
  由于盛唐诗气象博大,七律亦多雄浑伟丽,气势磅礴,未免让杜甫、王维、崔颢等盛唐诗人占了便宜,多有被选为第一者。但也有人为此抱不平,硬是从中唐诗人中发掘了二首七律压卷,这便是刘长卿的《献淮宁军节度使李相公》和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
  沈德潜曾说:“七律至随州,工绝亦秀绝矣,然前此浑厚兀养①之气不存。”但刘长卿这首《献淮宁节度使李相公》实在是鹤立鸡群,“家散万金酬士死,身留一剑答君恩”诸句健气凌云,通体浑成。沈德潜谓此律“起手如黄鹄高举,见天地方圆。”金圣叹说它如“象王回身”,都是盛赞此诗的气象壮阔,雄伟浑成。难怪何焯叹道:“气势笔力匹敌《黄鹤楼》诗,千载绝作也。”
  中国古代在对诗的长期研究和探讨中,的确形成了一整套的诗歌评价体系,而这正是目前新诗
  所缺少的。   
  (选自《文汇报》2017年4月14日孙琴安《七律压卷与唐诗审美》,有删改)
  【注】①兀募(ao):形容文词格调不同流俗。
  1. 下列对唐诗七律压卷之说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七律压卷的评判标准和审美原则是在诗歌鉴赏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虽然推出的“压卷之作”争论比较激烈,但都是后人根据这些评判标准和审美原则推出的。
  B. 《登高》与《秋兴》八首,尽管篇名不同,题材不一,但因为都以雄浑壮阔、刚健有力见长,都有气势浩大、骨力道劲的风格,皆被人推为唐人七律压卷。
  C. 沈俭期的《独不见》与崔颢的《黄鹤楼》相比,虽然风格不尽相同,但各得其妙,而前者因其“高振唐音,远包古韵”,被作者视为初唐七律第~。
  D. 刘长卿的《献淮宁军节度使李相公》和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被人推为七律压卷,是因为它们工绝秀绝,浑厚兀募,同样体现了盛唐诗的博大气象。
  2. 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严羽认为杨万里推杜甫的《九日蓝田崔氏庄》为唐人七律压卷之作是不正确的,他认为崔颢《黄鹤楼》“以元气浑成为上”,应为第一。
  B. 推选七律压卷主要考虑的是诗歌内容风格、气势以及诗歌在历史上的独特位置,至于格律方面则没有严格的要求。
  C. 在古代人心目中,七律以雄浑壮阔、刚健有力的风格见长,是难度最大的一种诗体,而五
  律可以清空一气、意味深远,乃至空灵幽淡,则容易创作。
  D. 历代所推唐人七律压卷多在初盛唐之间,其主要原因在于博大的盛唐诗气象与七律雄浑伟丽、气势磅礴的特点不谋而合。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气象博大的盛唐诗风孕育出众多雄浑伟丽、气势磅礴的七律作品,让杜甫、王维、崔颢等盛唐诗人多有作品被选为第一。
  B. 清人在七律压卷上争高低,虽然也推出了新的压卷,但还是沿袭了前人的审美标准,所以杜甫被推七律压卷的作品及票数最多。
  C. “家散万金酬士死,身留一剑答君恩”诸句健气凌云,气象壮阔,雄伟浑成,明显异于当时七律的工巧之风,显得鹤立鸡群。
  D. 古人没有把“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些小巧妙思的七律选为压卷,仅仅是因为评论者各自审美趣味不同,未必正确。
  【答案】1. D    2. B    3. D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文中概念的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阐释的细微差别,题中D项,“秀绝”错误,原文“诸句健气凌云,通体浑成”。
  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以元气浑成为上”是施补华说的;C项,“七律以雄浑壮阔、刚健有力的风格见长”有失偏颇,五律“容易创作”也不合理;D项,“博大的盛唐诗气象与七律雄浑伟丽、气势磅礴的特点不谋而合”不对。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考核文中的观点。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其中D项,“仅仅是因为评论者各自审美趣味不同,未必正确”不对,文中也未说这样的话。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雪
  贺小波
  张大宽坐在村西的那块麦地头边,呆呆地望着地里奄奄一息的麦苗,他的心仿佛被家里的那只大黄猫抓了一把,说不出地难受。
  入冬以来,天出奇地晴朗,风一个劲地刮,随便捏一把土撒在空中,瞬间便被吹得无影无踪。
  “这鬼天气,明年还让人活不活了?”张大宽骂着,顺便从口袋里掏出一支烟叼在嘴上,然后双手捂着打火机打火。打了几次火机,烟没点着,倒把手烧了一下,痛得他一哆嗦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