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一中办学共同体2019届第四期半期测试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8/6/15 10:14:4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3040字。

  眉山一中办学共同体2019届第四期半期测试
  语文试卷
  出题人:   审题人: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1.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陇右指中国陇山以西,大致包括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的部分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一带。陇右文化便是在这一特定地域孕育生成和演化发展的。
  陇右灿烂的史前文化曾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文明之船。周、秦崛起秦陇之间,为中华古文化书写了辉煌的篇章。两汉以后,内地汉族居民的大量迁入进一步加速了陇右民族融合的进程,加之作为“丝路”主干道,中西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荟萃于此的特点,更形成陇右文化的开放性、多元性。这是汉唐开发陇右的文明之果,其影响远及封建社会的后期。
  自汉至唐,陇右人文之盛, 蔚然可观。据不完全统计,汉至唐正史列传中的陇籍人士就有四百多人。他们或是身系社稷安危,或是笔关文场之变,对当时乃至后世,都有过重大的影响。
  陇右自古多名将。汉唐千年,仅正史有传的陇籍将领即达百余人之多。从“汉之飞将军”李广到一代英主李世民, 陇右诸多名将都曾在中国军事史上写下辉煌篇章。在“志士每多登陇首,诗家端爱唱边声”的唐代,他们的功业更成了世人追慕的高标,诗家吟咏的主题,留下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等诸多千古名句。
  中国文学瑰丽宏伟的殿堂中,陇籍文人也是济济于列。东汉政论散文不朽的王符“潜夫”之论,开汉魏抒情赋新局面的赵壹“刺世”之篇,均属一代文苑的典范之作。魏晋以后,王子年的《拾遗记》称誉志怪之林,皇甫谧高士、逸士、列女诸传传诵千古。在唐代,陇籍文士更是争奇斗艳,各领风骚:李白、李益之彪炳诗坛,梁肃、李翱之享誉翰苑,李朝威、李公佐传奇创作堪称一流,牛峤于词之发展功不可没。从我们大致的统计数字看,《全唐诗》中陇籍诗人多达百人,几占《全唐诗》作者人数的二十分之一,这实在是一个不小的比例。而《全唐文》所录诸帝、诸王及其他陇籍文人亦达百余人之数。
  中国学术史上,晋末十六国时期的“五凉”学者多是闻名遐迩的硕学宿儒。《晋书》中的杨轲、宋纤等,《魏书》中的张湛、阴仲达等,也都是这样的人物。他们博通经籍,著述繁富,教授门生,动以千数。从中亦不难窥见陇右教育之发达,文化之繁盛,以至有“中原魏晋以降之文化转移保存于凉州一隅”之说(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隋唐时代陇右之文化学术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得以繁荣起来的。
  (摘编自达浚、韶蓉《汉唐丝绸之路与陇右的开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陇右文化是在特定地域产生的,它的史前文化曾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文明之船。
  B.陇右文化呈现多元性和开放性是因为内地汉族居民大量迁入加速了其民族融合的进程。
  C.自汉至唐,陇右文人济济于列,优秀篇章层出不穷,这些正是陇右文化繁荣的体现。
  D.隋唐时代,陇右的文化学术是在陇右教育发达、文化繁盛的基础上繁荣起来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主要论述了陇右文化的灿烂繁荣,并从军事、文学、学术等角度进行了阐述。
  B.文章先界定了陇右在地域上的概念,然后按时间顺序介绍了其文化孕育和发展的过程。
  C.文章提到《拾遗记》《全唐诗》《全唐文》《晋书》《魏书》等,是为了证明陇右人文之盛。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并引用大量事例对陇右文化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论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志士每多登陇首,诗家端爱唱边声”,作者引用此两句诗意在表明陇右自古就是武将渴望建功立业、文人喜爱吟咏歌颂之地。
  B.文中 “多达百人”“二十分之一”“亦达百余人之数”等数据的运用更加准确地说明了陇右文人之多。
  C.无论是在军事上,还是在文坛和学术界,陇右都有很多顶尖人物,所以陇右文化对当时乃至后世都有很大影响。
  D.陇右地区地理位置特殊,文明影响深远,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今天,对其进行研究、分析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木鱼
  周海亮
  冬子小时候,家里穷。不仅他家穷,全村都穷。不是吃不到米闻不到肉的那种穷,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那种穷。贫穷与饥饿贯穿了冬子的童年,即使现在,冬子的记忆深处,仍然是望不到尽头的饥饿。
  冬子九岁那年,村里有亲戚嫁女,娘带冬子去吃喜宴。临行前娘嘱咐冬子说,饭桌上一定要放开了吃,吃慢了,东西就没了。又说,千万别动桌上那条鱼,否则会被别人笑话。冬子问为什么,娘说那是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