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18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训练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有23道题,约7660个字。
扬州市邗江区2018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训练
语文试题
整理制作:青峰弦月工作室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运用(35分)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晕车(yūn)憎恶(zēng)确凿(záo)相形见绌(chuò)
B.倏忽(shū)挑剔(tī)绊倒(pàn)海市蜃楼(shèng)
C.坠落(duò)花圃(pú)吝啬(lìn)强聒不舍(qiǎng)
D.教诲(huì)霎时(shà)蓦地(mò)曲高和寡(hè)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念,语言犀利,思想深刻,
实属不刊之论。
B.初春,乍暖还寒,身着厚厚春装的人们漫步在公园,仍然觉得不寒而栗。
C.特使解晓岩表示:实现叙利亚停火协议,眼前当务之急是政治协商解决存在的问题。
D.凋零的芍药花虽已风华不再,它们的清香却依旧不绝如缕。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随着某高校女生辱华言论的发布,引发了人们对大学生信仰问题的思考。
B.澄虚阁书房,存在意义不仅仅是市民读书的场所,更是人们精神家园的栖息地。
C.埃塞俄比亚选手获得了2018年扬马比赛的冠军,这一成绩主要靠的是自身努力取得的。
D.不仅清明节是人们祭祀扫墓的日子,也是人们踏青出游的日子。
4.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春意盎然峰回路转中国脊梁陶冶情操
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B.当青岛“真情巴士”驾驶员驾驶公交车行驶至汽车总站礼让行人时,正走在斑马线上的小男孩向驾驶员深深鞠了一躬。
解说:这个句子的主干是“男孩鞠躬。”
C.只有每一位市民都自觉遵守文明礼仪规范,才能将仪征建设为真正意义上的文明城市。
解说:这个复句是递进关系。
D.老了,我想有个菜园子:春天播种,秋天收获;低头种菜,抬头看花。
解说:这个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及内容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高尔基的《海燕》运用象征的手法,其中波浪象征反动势力,海燕象征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B.《爱莲说》《马说》《捕蛇者说》的作者分别是北宋的周敦颐、唐代的韩愈和柳宗元,“说”是一种文体,可以直接表明作者的见解,也可以寄寓一定的道理。
C.《绿》和《背影》都是朱自清的叙事散文,前者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后者表达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D.“既加冠”中“加冠”指男子行的加冠仪式,表示已经成年;“黄发垂髫”中“黄发”“垂髫”分别指代孩子和老人。
6.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方格内)(4分)
2018年扬州“4.18”主会场选址江苏旅游职业学院,学院的规划建设与“烟花三月”的主题qì( ▲)合,主会场门楼改造已初露芳容,主会场可容纳500多位嘉宾,会场外粉墙dài( ▲)瓦的外貌与周围古色古香的建筑róng(▲)为一体,zhāng( ▲)显了扬州悠久独特的地方文化。
7.默写(每空1分,共9分)
⑴▲,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⑵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⑶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祥《过零丁洋》)
⑷▲,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⑸安得广厦千万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⑹落红不是无情物,▲。(龚自珍《己亥杂诗》)
⑺▲,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⑻陆游《游山西村》“▲,▲”,激励人们面对重重艰难险阻,只要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8.名著阅读(8分)
(1)在小说中,绰号或封号常常包含了一定的意义,例如《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之后,自称A ,表现了他性格中狂妄、自大、叛逆的特点;又如《水浒传》中根据人物不同的特长塑造了三位身怀绝技的英雄:善盗的是鼓上蚤B ,C 的是小李广花容,善行的是D 戴宗;还有《格列佛游记》中小人国在打败敌国后授予格列佛的称号是E ,这是他们国家最高的荣誉称号,以肯定他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5分)
(2)“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
这段文字选自《朝花夕拾》中的《▲》,文中“成功”具体指的是我背出了《▲》可以去看▲。(3分)
9.综合实践活动:结合下面一组图画,回答问题(4分)
(1)请为这组图画拟一个标题。(2分)
▲
(2)结合漫画内容阐述你从中得到的启示。(2分)
▲
二、阅读理解(52分)
(一)阅读诗歌,完成第10题。(5分)
初冬夜饮
杜牧
淮阳①多病偶求欢②,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干?
【注】①淮阳,指西汉汲黯因切谏被贬,最后死于淮阳之事。作者作此诗时,被流放为黄州刺史。②欢:指的是酒。
10.(1)古典诗词讲究练字,请你说说第二句中“霜”这个字用得好在哪里。(2分)
(2)诗的后两句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