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太平洋》教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1620字。
11、飞向太平洋
——我国运载火箭发射试验目击记
教学目标:
1、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2、 运用比较的方法,体会文中用词的准确。
3、 了解祖国飞速发展的科学事业,激发学生树立献身祖国科学事业的志向。
重点难点:
把握词语的含义,体会用词的准确性,通过与相关词的比较,体会准确用词对恰如其分地表达课文思想内容的作用。
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2005年10月12日是个令人振奋的日子,神舟6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为我国的航空事业添上了绚丽的一笔。回顾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航空事业迅猛发展,获得了可喜的成绩。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飞向太平洋——我国运载火箭发射试验目击记》就是一篇报道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发射试验情况的通讯。下面,我们一起打开书本,共同去感受一下第一枚运载火箭发射试验的氛围。
二、 自渎课文,理请课文的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学生以四人小组形式活动)
1、 自渎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 讨论课文的段落提纲,完成课后训练题一。
A、 满怀激情,等待发射(1——2)
B、 一声令下,直上云天(3——6)
C、 跟踪测量,飞行正常(7——10)
D、弹头入水,打捞成功(11——15)
E、 争相握手,欢庆胜利(16——17)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事件的?(按火箭发射过程或者说是时间顺序)
三、 重点难点,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性(学生自由圈划、讨论、集体交流)
1、 在这篇课文中,有些词看似平常,却有很好的表达作用
如第八段中“……却紧紧‛咬′住人们肉眼看不见的小亮点,……”句中“咬”的本义是什么?在这里怎样理解?这个字在文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本义:上下牙齿用力夹注物体压断或嚼碎
这里用拟人手法,是说通讯设备紧紧地盯住发射火箭,以便精确的测定、记录和报告火箭在每瞬间的飞行速度、高度和姿态。
“咬”形象写出了现代化测量通讯设备的先进。
学生体会:一些看似平常的词,词语意义必须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