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2004年高考模拟试卷第一次质量检测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徐州市2003—2004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br>
语文试题<br>
(说明: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br>
第1卷(选择题共45分)<br>
注意:把答案用铅笔涂在答题卡上。<br>
一、(18分,每小题3分)<br>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br>
A.蹊跷 侥幸 妖娆 不屈不挠 骁勇善战<br>
B.玷污 粘连 砧板 拈轻怕重 沾沾自喜<br>
c.骸骨 核对 弹劾 骇人听闻 言简意赅<br>
D.卑鄙 裨益 碑文 沁人心脾 纵横捭阖<br>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br>
A.克隆 龃龉 潘多拉 纰漏百出<br>
B.融资 饿殍 法轮功 通货膨涨<br>
C.攀升 报负 敲竹杠 世外桃源<br>
D.淡薄 藩蓠 双刃剑 款式新颍<br>
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br>
①在人类的技术发明史上,没有一种技术发明能像信息化技术那样,在几十年的时间内,便 到了各行各业、各个角落,以至使人类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br>
②纸质文学中有太多的权利和太多的条条框框,比如版权、所有权、署名权的问题等,而 网络文学则把这些 了。 <br>
③走向21世纪的中国教育必须有超前意识,所谓“超前”,是指学校 要承担传递人类已有文化的使命, 要承担构建为未来社会培养新人的新型文化使命。<br>
A.渗入 颠覆 一方面/另一方面<br>
B.渗透 颠倒 不但/而且<br>
C.渗透 颠覆 不但/而且<br>
D.渗入 颠倒 一方面/另一方面<br>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足 ( )<br>
A.真正的名家学者并不愿他的学生亦步亦趋,而希望后辈能超越自己。<br>
B.社会治安状况有了很大的好转,街头上公共设施被破坏、金属构件不翼而飞的现象<br>
得到了遏制。<br>
C.后桥镇教育办为了迎接市教育局的扶贫检查,将全镇几所初中的贫困生都集中到中<br>
心中学,接受上级的调查,以此骗取扶贫资金,这一做法令人叹为观止。<br>
D.美国情报部门在“9·1l”事件中究竟有没有失职,这场悲剧是否不可避免,美国会独<br>
立调查机构一直讳莫如深。<br>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 )<br>
A·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判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怪。<br>
B·你送来的报告,打印室正在打印,估计明天可以交付常委会讨论研究。<br>
C·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发问、善于质疑的良好思维,反对迷信、反对盲从、反对抄袭等。<br>
D·我国约近百分之六十左右的青年认为“诚实守信…‘助人为乐”是优秀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准绳。<br>
6·依次填人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句是 ( )<br>
(1)适逢深秋时节, 江碧舸流,色彩绚丽,美景尽览。<br>
(2)我必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相互致意。<br>
①独立洲头,俯瞰山红林染, ②独立洲头俯瞰,山红林染,<br>
③叶,相触在云里;根,紧握在地下。 ④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br>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