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苏省高考压轴卷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8小题,约13990字。
绝密★启封前
2018江苏省高考压轴卷
语 文
一、语言文字应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什么是读书的心态呢?其实它就是与人的灵魂律动 ▲ 的心理状态。宦海激浪,商战奔突,急功近利,立见实惠等等,都是一种令人 ▲ 的高节奏 ▲ 。至于那些为了应付考试而临阵磨枪的学生们,表象是在埋头读书,实为一种苦海心理的挣扎。
A.体戚相关 心跳目眩 律动
B.息息相关 心跳目眩 躁动
C.休戚相关 目眩神迷 躁动
D.息息相关 目眩神迷 律动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记者5日从国家气象局获悉,3日以来我国北方出现了今年以来强度最大的一次沙尘暴天气过程,全国五分之一到六分之一的地区受到影响,多地PM10浓度爆表。
B.中华书局在经过论证与调研后,认为原教材所承载的中华文化内容乃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内容,具有广泛的共同性和普适性。
C.推行自主招生改革,扩大学校的招生自主权,有助于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育人要求,选拔适合本校培养目标的学生。
D.海绵城市指的是降雨时能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
3.下列诗句都与梅有关,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与其它三项不同的-项是( )(3分)
A.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陆游《卜算子•咏梅》)
B.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
C.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林通《山园小梅》)
D.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 (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真,构成了隐逸文人表现自然的审美核心。真,指自然而不失本性。 , 。
。 。 , 。
①陶诗对于审美客体客观的表现
②隐逸文人对自然的真实切入与真情投入
③陶诗中荒墟草屋、榆柳桃李构成了最平凡又最真切的自然景致
④这是世俗人生中无法体察到的
⑤形象准确再现了人与自然的精神与真实风貌
⑥使自然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A.①⑤④③②⑥ B.③⑥④①②⑤ C.②⑤③④①⑥ D.②⑥④③①⑤
5.下列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借用书法元素,
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B.用汉字笔画的变形展现冰雪运动员的英姿,
体现了冬奥会运动项目的特征。
C.其中充满韵律感的线条,寓意要顽强拼搏、
历经坎坷才能获得圆满成功。
D.赋予汉字“冬”以动感和力度,代表了奥林
匹克运动的激情、青春与活力。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徐中丞讳士林,山东文登人,父农也,公幼闻邻儿读书声,乐之,跪太母前曰:“愿送儿置村塾中。”许之。遂中康熙癸巳进士,累迁至福建汀漳道。漳俗斗杀人。捕之辄聚众据山。或请用兵,公曰:“无庸。”命壮士分扼要隘三日,度其食且尽,遣人探入,怵以好语曰:“垂手出山者免。”如其言,果逐对出。乃伏其仇于傍,仇大呼曰:“为首者某也。”立擒以徇,众惊散,嗣后捕犯,犯无据山者。
迁江苏布政使,丁父忧,诏夺情不起,服阙入都,純皇帝问山东直隶麦何如,曰:“旱且萎。”问得雨如何,曰:“虽雨无益。”问何以用人,曰:“工献纳者虽敏非才,昧是非者虽廉实蠹。”上深然之,寻迁江苏巡抚,公于要路不通一刺,而于乡会师门不忘,曰:“此人生遇合之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