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下)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3200字。
焦作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下)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住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写意性”应是中国书法发展演进过程中的基本特征。书法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就具有一种“写意”特征。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它所采用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六种造字方法,本身就有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写意”性特征,加上书写工具毛笔的笔软特性,使得书法的抒情写意功能得到了很好的结合与发挥。这种抒情写意性为传递书家的心灵图象与主体情怀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因此,书法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具有了很高的艺术起点,具备了抽象表现艺术的各种元素和特质。而随着篆、隶、楷、行、草各种字体的出现和演绎,书法在静态构图、动态构图,以及动静相兼构图三种构图方式上都有了极致的表现,并出现了众多的名家与经典之作。书法所展现的体势之美、力感之美、时空转换之美,以及书法线条笔触中所呈现的诗性之美和人性之美,使得书法在表现“天人合一”的大美境界中,获得了充分的自由与扩张,并形成了自己的“传统”。
书法发展的基本特征是它的写意性,这是从整个书法史的角度去考量作出的结论。实际上古代一些著名的书法家和书论家也都一直在论证这个问题,东汉蔡邕在其《笔论》中就提出“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的观点,唐代孙过庭《书谱》中提出的书法创作要“达其情性,形其哀乐”的观点,唐代另一书论家张怀瓘提出的“深识书者,惟观神采,不见字形”的观点,宋代苏轼提出的书有骨、肉、血、气、神五大要素的观点,以及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提出的“书当造乎自然”的观点,都是在肯定和强调书法的写意性。书法的写意性又与其写意用笔密不可分。书法的写意性用笔,是书法表现书家主体情怀的精义所在,它是不可变易的,是需要代代承传的。对此问题,元代的赵孟頫看的最清楚,谈的最透彻。他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也需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这里他所说的“用笔千古不易”,实际上就是指书法的写意性用笔这一根本大法是千古不易的,是不能改变的。需要指出的是,书法的写意性用笔,是和毛笔的笔软特性及书法的“气运用笔”创作方式息息相关。笔者认为,在书法创作中,“气运用笔”这一机制是客观存在的,只不过有隐与显、自觉与非自觉的差异。古人在论书时就曾说过:“善书者用笔,不善书者为笔所用”,又说“笔所未到气已吞,笔所已到气不尽”,这并不是什么虚语玄言,而是创作时的真切体验。书法创作通过气运用笔将创作主体的人文气质,转化为书法作品中的气化线条,这是书法作品能展现书家精神气质,能呈现“书卷气”、“山林气”、“金石气”等不同气韵特征与气息特征的根本性原因所在。书法家通过“养气”和“运气”,在创作中表现深心般若,传递心灵图象,从而达到“达其情性,形其哀乐”的创作目的,这正是书法的精魂所在。
(情编自《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3分)
A.书法从诞生时起就形成写意传统,就具备了抽象表现艺术的各种元素和特质,是受造字方法和书写工具等因素影响的。
B.书法之所以能在表现“天人合一”的大美境界中,获得充分的自由与扩张,是因为书法能展现多种多样的美。
C.古代一些著名的书法家和书论家一直在论证: 书法发展的基本特征是它的写意性。他们的结论是从整个书法史的角度考量得出的。
D.书法的精魂所在,是书法家都能通过自觉的“养气”和“运气”,在创作中达到“达其情性,形其哀乐”的创作目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先交代写意性是中国书法发展的基本特征,接着从书法诞生以及发展两个阶段介绍写意传统的成因。
B.第一段列举东汉、唐代、宋代、清代名人著作中关于书法的一些理论,引用丰富,是为了使文章的中心论点更具有权威性。
C.第三段论述书法写意性用笔成因时,提到了毛笔的笔软特性及书法的“气运用笔”创作方式,而创作方式是作者论述的重点。
D.第三段在论证“气运用笔”这一机制时,通过对比论证,用“笔所来到气已吞,笔所已到气不尽”突出善书者与不善书者的差别。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各种字体的出现和演绎使得书法的构成方式有了极致的表现,夸奖一个人书法“笔走龙蛇”“行云流水”,应该是夺奖他的书法动态构图很成功。
B.虽千古以来书法流派众多,如柳体、颜体、欧体,但赵孟頫说“用笔千古不易”,其语应该针对的是用笔的基本共性特征。
C.毛笔的笔软特性与书法写意性有重要的关系,可见如果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换成硬笔书写,就失去了书法的写意性。
D 既然书法作品能展现书法家精神气质,那么“书卷气”的作品可能出自具有文人气质的人,“山林气”的作品可能出自具有隐士气质的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嫁女树
侯发山
靠山屯有个由来已久的习俗,如果谁家生了女孩,就要在院子里种一棵香樟树,等到女儿长大出嫁时,就把它砍了做个大樟木箱子,里面放上陪嫁的东西。久而久之,香樟树便成了“嫁女树”。
花婶是远近闻名的媒人,最爱到靠山屯保媒。为啥,花婶知道靠山屯的习俗,不进家门,一看院子里的树种,就知道哪家有女孩,然后根据树的大小,判断男孩或女孩的年龄,这样再去说媒,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