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8(18份)
- 资源简介: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10别了不列颠尼亚学生版9.10.doc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10短新闻两篇2教师版.doc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10短新闻两篇2学生版.doc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8小狗包弟案教师版.doc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9梁任公学案教师版.doc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第一篇作文丁赞歌.doc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第一篇作文凸显个性(学生).doc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第一篇作文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doc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第一篇作文写景作文.doc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第一篇作文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教师).doc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第一篇作文学案.doc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理解性背诵默写练习.doc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理解性默写题精选.doc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氓新(教师).doc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名著导读+大卫科波菲尔导学案+教师2017.10.26.doc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名著阅读+论语+教师版.doc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议论文的写作横向模式.doc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优美的汉字+教师版.doc
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三案合一”导学案(教师版)
编号 35-36 编写人 审核人 执教人 使用日期:
课题: 优美的汉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从整体上了解汉字的演变,积累汉字的起源、形体、构成、文化等知识。
2、过程与方法:收集与整理与汉字有关的传说、书法、字谜、隐语等,探究纠正错别字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汉字所承载的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4、重点难点:认识汉字所承载的中华文化,自学纠正错别字。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民族的文字,每一种民族的文字都有其自己的特点。汉字是世界上最具特色、最有魅力的文字。
自主学习
一、汉字的魅力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汉字往往可以引起我们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给人美的享受。
(一)汉字的意境美。中国方块字的魅力首先体现在它能创造出令人意想不到意境。余光中先生在他的文章《听听那冷雨》中提到“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然常在”。那一个个看似固执呆板的方块字竟然能组合成如此美丽的意境,“春雨,杏花,江南”,六个字描画出一幅图画,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江南旖旎的春景,让海外游子生出思乡之情;马致远的“老树、枯藤、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独造了一幅让我们感叹不尽的“离人秋思图”;徐志摩用“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牵动少男少女们纯真的爱;毛泽东的“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给人以开阔深远的意境享受,也传达出作者的豪迈之情。
(二)汉字表意美。尽管如今学外语成风,但是我们能得承认汉字在表意上具有其他表音文字所不能及的魅力。余光中先生对中文汉字的推崇很是精彩:“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视觉上的这种美感,岂是什么
……
吴起高级中学“三案合一”高一语文导学案(教师版)
编号 32 编写人 审核人: 执教人 学习日期
导学内容与程序 教学方法与预设
课题 小狗包弟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㈠导语:巴金先生在谈到自己的文学见解时说:“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德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叙事散文《小狗包弟》,感受它在文中所表现出的勇气和力量。
㈡作家作品介绍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后来又写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等小说,又发表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
(三)时代背景 “文革”中,巴金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回忆自己在“文革”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二.合作探究
……
吴起高级中学高一语文导学案(学生版)
编号:34编写人: 审核人: 执教人: 执教日期:
导学内容与程序
课题: 别了,“不列颠尼亚”
导学目标:1、了解新闻报道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2、掌握重点字词,并积累。3、掌握消息(新闻)的结构及要素
学习重点1、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2、理解文中三次降旗的含义
学习难点1、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法指导: 自主 合作 交流
……
基础自主
一、 文学常识
1、 作者简介 新新学案
2、 背景知识1、香港坎坷的历史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1842年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1942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1945年9月15日: 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
邓小平与香港回归 1982年9月,中英关于香港地位的谈判,在邓小平和当时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之间进行。 邓小平态度坚决地告诉撒切尔夫人:“主权的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们,中国在1997年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本岛、九龙,否则,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待,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待。”邓小平的话,令当时有着“铁娘子”之称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这位中国的“钢汉子”面前,低下了头。1984年12月19日: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落实香港1997年之后实行“一国两制”制度。
二、自主学习
1、掌握加点字的读音。
凝重( ) 紫荆( ) 停泊( )掩映(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从本文的娓娓叙事中,体味作者隐藏的情感。
2.发掘本文的思想认识价值。
①小狗的命运所折射出的社会意义
②人性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扭曲
③自我反省的价值。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