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导学案1(12份)
- 资源简介:
山西省高平市特立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导学案
山西省高平市特立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导学案:太史公自序第一课时.doc
山西省高平市特立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导学案:高祖本纪第二课时.doc
山西省高平市特立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导学案:高祖本纪第六课时.doc
山西省高平市特立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导学案:高祖本纪第三课时.doc
山西省高平市特立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导学案:高祖本纪第四课时.doc
山西省高平市特立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导学案:高祖本纪第一课时.doc
山西省高平市特立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导学案:管仲列传第二课时.doc
山西省高平市特立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导学案:管仲列传第一课时.doc
山西省高平市特立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导学案:太史公自序第二课时.doc
山西省高平市特立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导学案:太史公自序第六课时.doc
山西省高平市特立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导学案:太史公自序第五课时.doc
山西省高平市特立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导学案:项羽本纪第二课时.doc
高祖本纪
班级 姓名 小组
【学习目标】
1、掌握作者、文学知识及写作背景。
2、了解刘邦相关知识,根据注音,阅读全文。
3、概括理解文章第一、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
【学习重难点】
重点:概括诗前小序的内容及对全诗的作用。
难点:概括理解文章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导学流程】
一、基础感知
1、刘邦
汉朝开国皇帝,史称“汉高祖”也叫“汉高帝”或“高皇帝”。姓刘,字季。沛县人。曾在咸阳服徭役。秦末,为沛县泗水亭长。送本县刑徒往骊山,途中将刑徒释放,自匿于芒、砀(dàng)山泽间。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受萧何、曹参等推举,据沛县反秦,称沛公,聚兵3000人。二年四月,投项梁,屡与项羽协同作战。项梁死,刘邦被封为武安侯、砀郡长。后九月,奉令收集陈胜、项梁散卒西向攻秦。仅率数千人自砀郡出发,转战半年,兵始逾万。三年七月,克宛城。自此攻抚兼施,顺利挺进至霸上。汉王元年(前206)十月入咸阳,灭秦。与秦民约法三章,并分兵把关,欲为关中王。十二月,见项羽拥40万大军入关,虑及实力悬殊,乃委曲求全,亲至鸿门谢过,险遭杀戮。其后被迫接受项羽封号,为汉王。
汉王二年三月,进至洛阳,声讨项羽杀害楚怀王之罪,发动楚汉战争。四月,大败于彭城。其后,亲率主力扼守战略要地荥(xing)阳、成皋,与项羽抗争两年余,最终迫使项羽订鸿沟之盟。五年十二月,围歼楚军于垓下,统一天下。二月即皇帝位于定陶,定都于长安,建立汉朝。
刘邦顺应民心,知人善任,故能屡败屡起。曾与诸将论楚汉战争得失,认为自己之所以获胜,主要在于重用张良、韩信、萧何。为帝七载,屡次亲征,陆续平定燕王臧荼、楚将利几、韩王信、阳夏侯陈豨、淮南王英布、燕王卢绾(wan)等反叛,并剪灭韩信、彭越两大功臣。以和亲之策结好匈奴,对南越割据政权实行安抚,重视农耕,休兵养民,使社会趋向安定、发展。
2、文学知识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间的历史。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无论大小人物,都坚持“不虚美、不隐恶”
……
高祖本纪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5-7段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
2、体会高祖虚心听取意见,勇于改错和“仁爱”的精神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5—7段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
难点:体会高祖虚心听取意见,勇于改错和“仁爱”的精神品质。
导学流程
二、 深入学习。
1、积累下列文言知识。
第五段
引兵西:_______ 因与俱攻: 拔: 大人
说:_______ 使使者 : 徇:_____
第六段
北救赵:_______ 代为:____ 降章邯:
附:____ 王关中: 啖以利:
因袭: 益张: 掠卤:___________
熹:_____________ 解:
第七段
素车白马: 组: 属吏:
还军霸上: 苦秦: 诽谤{
先人关者王之: 案堵: 约束{
行邑乡县:
3、探究未知
(1)这一阶段主要写了哪些情节
(2)“破之” “因大破之”“遂破之”,你能悟出刘邦节节取胜的原因吗?
(3)刘邦进入关中,推翻秦朝后,施仁爱于百姓,以此来赢得关中人民的拥护。这种“仁爱”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请同学们翻译下面句子
1)、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
项羽本纪(第二课时)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 小组:_______
【学习目标】
1.对照注解,落实3、4自然段的文言知识点。
2、了解巨鹿之战,从中分析项羽的形象。
3.了解霸王别姬的描写对表现项羽形象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对照注解,落实文言知识点。
难点:1、了解巨鹿之战,从中分析项羽的形象。
2、了解霸王别姬的描写对表现项羽形象的作用。
【导学流程】
一、 基础感知
1、词类活用
1) 名词作状语。名词放在动词的前面,对动作行为起着直接的修饰限制作用,从而担负起形容词、副词的语法功能,充当了动词谓语的状语。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
2)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例如: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活
2、省略句
1)省略主语 天下云集响应,(天下)赢粮而景从。
2)省略谓语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宾语 于是秦王不怿,为(之,指赵王)一击缶。
4)省略介词“于” 晋军(于,在)函陵,
二、探究未知
1、文言实词
1)词类活用
沉、破 冠诸侯
无不膝行 项王军壁垓下 楚歌
2)特殊句式
项王军壁垓下
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
2、分析项羽的人物形象
文本句子 性格 手法
巨鹿之战
霸王别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