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课堂教学艺术镜头
- 资源简介:
约9340字。
《蜀道难》课堂教学艺术镜头
1.一道仿写题 三叹蜀道难
湖北省枝江一中 张晓春
师:同学们,“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诗中一唱而三叹,是简单的重复,还是各有深意呢?
生:各有深意。
师:对,各有深意。那么,深意分别是什么,又怎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表达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完成一道仿写题。请看
1、一叹蜀道之高, 太白鸟道,六龙回日,百步九折行路难;
2、二叹蜀道之 , , , ;
3、三叹蜀道之 , , , ;
师:第1句概括了“一叹”的含义,突出一个“高”字,落在一个“难”字。请仿照第1句写出2、3两句。要求:字数相同,句式相仿,内容紧扣诗文。准备5分钟,各小组推荐佳作,全班展示。
(读书,思考,跃跃欲试。)
生:二叹蜀道之愁,悲鸟哀号,子规夜啼,巉岩绝壁攀援难;
生:我不同意“蜀道之愁”的“愁”字,它不能概括第二段的要义。
生:我觉得可换成“畏”字,诗中有“畏途巉岩不可攀”。
生:换成“险”字最好,第二段小结句就是“其险也若此”,可见,此段重在写“险”。
生:我点赞!诗中写“畏途巉岩”、“悲鸟古木”、“枯松绝壁”、“飞湍瀑流”等,都令人望而生畏、闻而胆寒,怎一个“险”字了得!(掌声响起)
师:说得好!同学们用掌声为你喝彩。用“险”字最好:因为作者正是用悲鸟哀号,飞湍雷鸣,巉岩绝壁,枯松倒挂等种种意象,构成一个整体意境,让人感到“惊险万状”、“险象环生”,怎一个“险”字了得!(笑声)
生:我想有“悲鸟哀号”,就不必用“子规夜啼”了,前者可包含后者;换为“飞湍雷鸣”,对诗意的概括更全面。(掌声响起)
师:很好。下面再说第三句。
生:三叹蜀道之忧,剑阁崔嵬,关隘险恶,虎狼之地安居难。
生:我以为“叹蜀道之忧”的搭配有问题。
师:问题在哪里,请说具体一点,好吗?
生:能说“感叹蜀道的忧虑”吗?这明显不通。我想把“忧”改为“患”字,就更准确了。
生:我也认为用“蜀道之患”好。“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那不是“忧虑”,而就是“祸患”。
生:我以为“安居”不如改为“安乐”更好。诗中有“问君西游何时还”,可见作者只是送友人入蜀“西游”,而不是去“安居”。
生:我也同意改为“安乐”,照应“锦城虽云乐”的“乐”字,既贴近原文,又合乎情理,何“乐”而不为?(掌声响起)
师:很好。你们的发言不仅有理,而且有趣。
师:今天这一番讨论很有意义:我们不仅做了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