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18高三联考一模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3810字。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前演练(三)
(湖南省隆回县2018高三联考一模)
语 文
2018.03.17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页。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理论有再现理论和表现理论之分。再现理论主张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摹仿和再现。在西方,从古希腊时期就开始存在的摹仿说,就是一种典型的再现说文艺观。与主张忠实摹仿和客观描绘外部世界的再现理论不同,表现理论强调以描绘对象为媒介,以表现自己的情感、意趣、意念等主观世界为主的表现手法。
表现理论大体可分为主观表现与客观表现,前者即是对纯粹个体情意的表现,后者着重表现一种普遍的外在的观念,如西方的“理念”、中国的“道”社会性观念。主观表现与客观表现在中西诗学中分别存在,不过发展情形不同。以十九世纪浪漫主义为转折点,西方表现理论经历一个由客观表现向主观表现的转化发展过程。而在中国古典诗学中,一直是主观表现薄弱而客观表现强盛。历史上除了魏晋时期的“缘情”及明代的“性灵”说稍稍发达外,主观表现理论一直受到压抑而未能发展壮大。中西主观表现理论之间也存在着明显差异。中国古典诗学强调借景传情,这与西方纯粹的主体抒发构成不同。究其原委,它们分别植根于中西“天人合一”与“天人对立”两种不同的文化传统。强调在酒神精神中狂欢的柏拉图的“迷狂说”构成了西方追求感情强烈宣泄的表现传统。而中国传统诗学一直强调“言志”“载道”,倡导“以理节情”,目的在于防止感情的波涛冲破礼教的堤防。
而中西再现理论从一开始起就存在着明显差异。中国小说的发生一开始是与历史著作混同的,分开以后人们在观念上仍以为小说是“六经国史之补”,有“稗史”“野史”之称,故人们都高度强调小说的历史真实性。连曹雪芹也标榜《红楼梦》是“实录其事”“追踪迹,不敢稍加穿凿”。而亚里斯多德则认为艺术是对客观现实的摹仿,但摹仿并不等于客观实录。他说:“诗人的责任不在于描绘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
由于受中国强大的表现传统的影响,中国的再现理论已重重染上了表现色彩,这是中西再现理论的主要差异所在。亚里斯多德认为创作根源于人的摹仿本能,快感也源于摹仿本身。中国再现理论与此大相径庭。中国的古典小说理论认为:小说客观摹仿的目的不在于摹仿自身,而在于一抒作者之胸臆,特别是郁懑之气。中国古典小说本身是再现,但其动机却往往是为了表现。李贽在称《水许传》是“发愤之作”时,干脆说:“不愤而作,譬如不寒而颤,不病而呻吟了。于此可见,中西再现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多么地不同。
(摘自赵稀方《中西诗学比较,原载《文学评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表现理论是通过对具体对象的客观描写来表现作者的主观世界的一种文学主张。
B.再现理论是通过描绘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的事以再现客观世界的一种文学主张。
C.西方主观表现始终强于中国,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主观表现薄弱,而客观表现强盛。
D.中国小说最初文史不分,以后一直强调历史真实性,中国小说最能体现再现理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解释概念,掲示表现理论和再现理论的内涵,为全文的论证奠定基础。
B.第二段主要从发展情形、理论构成及其原因等方面比较中西表现理论的差别。
C.第三段通过曹雪芹的“标榜”与亚里斯多德主张的对比说明中国小说的不足。
D.第四段着重阐述中国的再现理论与西方的不同:再现的动机往往是为了表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受“天人合一”文化传统的影响,主观表现理论在中国受到压抑,中国古典诗歌中较少主观表现的作品。
B中西诗学中都存在主观表现,但有所不同,中国古典诗学强调借景传情,西方则是纯粹的主体情感的直接抒发。
C.中国摹仿说认为摹仿是为了“发愤”,而西方摹仿说认为摹仿是为了产生快感,这是中西方再现理论的重要差别。
D.中国小说主张再现理论,但再现的动机往往是为了表现,这样,中国的再现理论也就
重重染上了表现色彩。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題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散 戏 萧白
一个年轻人走过来,穿过三角形的场子。
泥土黑油油的场子,角落里留下一堆堆的甘蔗皮、嚼烂了的渣滓,以及长长短短的玉米芯子,在微弱的灯光下,都成了突出的白色,成群结队的脚印,从道路那边,组成了一路纵队,两路纵队,三路四路纵队,甚至更多路的,向着空场的中间冲入,到了戏台前面,被此之间,拥挤了,绞扭了,殴斗了,堆叠了。
他到了了那路边一个老头的摊子上,对摊主道:“一碗鱼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