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时跟踪检测试题(10份)
- 资源简介: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时跟踪检测打包10份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时跟踪检测:(一) 《论语》十则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时跟踪检测:(八) 《天工开物》两则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时跟踪检测:(二) 《老子》五章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时跟踪检测:(九) 《日知录》三则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时跟踪检测:(七) 《朱子语类》三则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时跟踪检测:(三) 晋灵公不君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时跟踪检测:(十) 《人间词话》十则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时跟踪检测:(四) 《大学》节选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时跟踪检测:(五) 《坛经》两则 Word版含解析.doc
课时跟踪检测(一) 《论语》十则
一、基础巩固
1.对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就有道而正焉 正:正确
B.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立:自立
C.愿无伐善,无施劳 施:表白
D.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敏:聪敏,聪明
解析:正:修正。
答案:A
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古之学者必有师
B.及其壮也,血气方刚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C.克己复礼为仁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不义而富且贵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解析:C项,动词,为,是。A项,之,代词;助词,的。B项,也,表提顿语气助词,不译;表判断的语气助词。D项,而,表修饰;表转折。
答案:C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
A.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解析:A项,“已”通“矣”;B项,“有”通“又”;C项,最后一个“知”通“智”。
答案:D
4.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项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B.敏于事而慎于言
C.克己复礼为仁
D.是寡人之过也
解析:B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他三项均为判断句。
答案:B
5.名句名篇填空。
(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________________。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3)非礼勿视,非礼勿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及其壮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敏于事而慎于言 (2)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3)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4)血气方刚 戒之在斗
……
课时跟踪检测(八) 《天工开物》两则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俟其生芽,撒于田中 俟:等到
B.秧过期老而长节 老:变老
C.水火未济,其质未坚 质:质地
D.收实甚少,滋益全无,不足尚也 尚:高尚
解析:尚:重视,崇尚。
答案:D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早者七十日即收获
B.农家勤苦,为春酒之需也
C.煤炭居十七,木炭居十三
D.大焊则竭力挥锤而强合之
解析:十七:古义为“十分之七”,今义是一个数字。十三:古义为“十分之三”,今义为一个数字。
答案:C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入清水淬之②湖滨之田
③撒藏高亩之上,以待时也④先以稻、麦稿包浸数日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解析:①代词,“它”;②助词,“的”;③连词,“来”;④介词,“用”。
答案:B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非灼红、斧斩,永不可断也
A.江南名长芒者曰浏阳早
B.中国则惟事冶铸也
C.臣具以表闻
D.取其火性内攻
解析:D项与例句均为名词作状语,例句为“用斧头”,D句为“向内”。A、B两项名词作动词,C项为动词的使动用法,即“使……闻”。
答案:D
5.与“最迟者后于清明”句式一致的一项是( )
A.其再栽秧,俗名晚糯,非粳类也
B.其炎更烈于煤
C.以为受锤之地
D.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
解析:B项与例句都为倒装句,介词结构作状语被后置,例句应为“于清明后”,B项应为“于煤更烈”。A项,判断句,“非……也”为标志;C项,省略句,应为“以之为”;D项,被动句,以“为……所”为标志。
答案:B
6.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播种,先以稻、麦稿包浸数日,俟其生芽,撒于田中,生出寸许,其名曰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凡山林无煤之处,锻工先择坚硬条木,烧成火墨(俗名火矢,扬烧不闭穴火),其炎更烈于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华小焊用白铜末,大焊则竭力挥锤而强合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课时跟踪检测(五) 《坛经》两则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唤慧能堂内,说《金刚经》 说:讲解
B.若住此间,有人害汝 住:居住
C.法即一宗 宗:宗派
D.法即一种,见有迟疾 见:见性,即悟性
解析:住:停留。
答案:B
2.下列句子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蚓无爪牙之利 B.五祖夜至三更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小学而大遗
解析:B项,古今同为“半夜时分”。A项,古义:鸟兽的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党羽。C项,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D项,古义:小的方面;今义:学校教育的初级阶段。
答案:B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因此便立南北②不如因善遇之
B.①何以渐顿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C.①见有迟疾②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D.①且秀禅师,于南荆府当阳县玉泉寺住持修行②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解析:D项,连词,况且。A项,①介词,因为;②副词,趁机。B项,①介词,表凭借;②连词,表并列,可译为“而”“又”“并且”等。C项,①名词,见性;②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见录,记得我。
答案:D
4.下列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何以渐顿 B.大王来何操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汝为六代祖,衣将为信禀
解析:D项为判断句,其他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D
5.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其夜受法,人尽不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古传法,气如悬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渐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那天夜里传授佛法,别人都不知道。
(2)自古传授法器,都是很危险的事情,就像生命悬在发丝上一样。
(3)佛法本身没有顿和渐的区别,但是因为人的根器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