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专题二 说明文阅读
瓷板上的中国书画.doc
动车和高铁到底啥关系?.doc
考点追踪训练1.doc
考点追踪训练2.doc
练习册 专题二 说明文阅读.doc
扇子.doc
说明文知识梳理.doc
药品环境污染.doc
专题二 说明文阅读.ppt
说明文知识梳理
说明文
的分类 按说明
对象 事物
说明文 解说实体事物的形态、结构、性质、特征等内容的说明文。
如《中国石拱桥》是以石拱桥为说明对象的事物说明文;《苏州园林》是以苏州园林为说明对象的事物说明文。
事理
说明文 阐释抽象的事理、本质、关系、规律等内容的说明文。
如《大自然的语言》是以物候现象为说明对象的事理说明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以花朵呈现红色这一自然现象为说明对象的事理说明文。
把握说
明对象
特征 说明
对象 定义: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解说的事理。
判断方法:①看题目。不少题目都直接点明说明的对象。如《苏州园林》的标题正是它的说明对象。
②抓首括句或中心句。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说明对
象特征 定义:说明对象的特点,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判断方法:①从标题着眼。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也指出其特征。看标题中的修饰、限制成分。如《桥之美》。
②抓关键句。如《中国石拱桥》中“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等。
③从分析材料入手。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小结。如《中国石拱桥》写卢沟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特征:结构坚固)
说明
顺序 时间顺序 概念 说明事物的发展、制作或演变过程。一般文中会出现表示时间先后的标志性词语。
专题二说明文阅读(13年5考,13分)
文化传承2016、2014
一、(2018原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4题。(13分)
毛笔:中国独有的文化发明
胡忆红
毛笔,是中国独有的文化产品。在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文人都是用它挥洒奇思,宣泄情怀。文人以笔为锄,以纸为田,笔耕不辍,因而漫长的中国历史便成了“笔下春秋”。
毛笔,比古埃及的芦管笔、欧洲的羽毛笔历史更为悠久,可后者已退出历史舞台,而毛笔与近代出现的钢笔、铅笔、圆珠笔,并称为当代四大笔,在当今的书画史上依然大放异彩,其生命力之强大令人叹为观止。
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陶器上,有些文饰的点的收笔往往带有挑锋,横线的收笔则往往有蚕尾;长线条饱满圆润,一眼就能看出毛笔的踪迹来。在商代的一些器物上也可寻得些许毛笔的痕迹。1936年出土一件朱笔书写的陶器和刻有文字的甲骨片,笔迹流畅,婉转自如,只有富有弹性的毛笔才能达到这样的艺术效果。
毛笔易折易损,难以保存,因而古笔很难觅见,迄今未发现西周以前的毛笔实物。1953年,湖南长沙出土的战国笔,是我国最早的毛笔实物。该笔用兔毛制成,用优质的精竹作笔杆,将笔毛围在杆的一端,再用蚕丝缠绕,外涂一层土漆,这支笔被命名为“楚笔”。后来河南信阳也出土了楚笔。湖北云梦、甘肃天水出土了秦笔。秦笔的杆大多采用中空的竹杆,上端削尖,下端较粗,镂空成毛腔,笔头纳入腔里,后世毛笔大体如此。蒙恬制笔时即选较坚硬的毛做中心,形成笔柱,外围覆以较软的披毛。这样的毛笔,既可使笔头保持浑圆,又利于吸墨,书写更具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