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忘却的记念》教案6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二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2/27 17:27:3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000字。
《为了忘却的记念》
人大附中  语文  张晓媛
设计思想
“研究性学习” 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它侧重于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将它具体地实现出来,使得学生和教师的主体性都得到充分地发挥,圆满地完成教学的目的,这是许多一线教师一直在不断思考和实践的问题。恰好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研究探讨,深入领会”,要求以学生自主学习、发问讨论的形式来学习这个单元的课文,以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单元中鲁迅先生的《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因牵扯到的时代背景复杂,文字很多地方晦涩难懂,一直以来都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这种模式来教授的,学习后的效果有时并不很理想。基于此,我决定对这个单元的《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采取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主,质疑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课文中的疑难问题,借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提高其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间相互协作的精神。在教学中将采用多媒体手段,加大课文的容量和课堂的密度,拓展学生的视野。
实施方案
教学重点
   1、探讨文章主旨,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2、揣摩重点语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手段
1、  学生分组质疑讨论,查找资料。
2、  教师组织归纳,深化思考。
3、  多媒体辅助整个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曾学习过鲁迅先生的为“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树碑的《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今天我们要学习他的另一篇同样为纪念“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的文章——《为了忘却的记念》。
二、时代背景
   《记念刘和珍君》写于1926年,是为了纪念“3·18”惨案中被北洋军政府杀害的刘和珍和其他爱国青年,那么,《为了忘却的记念》写于何时,为谁而写呢?(结合课文注解和课前查找的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三、初读质疑
1、  学生自读
结合课文正文下面的注解,自己阅读全文,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
2、  小组讨论
前后座四人一组,针对自己阅读全文后不明白的问题,相互讨论解决。教师巡回答疑。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