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论语》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14420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
吴 泓
一、了解学生阅读情况,提出问题
1.师生互动:了解学生阅读的版本、读法(具体怎么读?读了之后有些什么感受?)。
2.教师总结:
随便翻翻书,或者是从头到尾,只是读过,这样阅读经典或阅读《论语》,虽有印象,但基本是无用、无效的。
有用、有效的阅读,最好是“专业”阅读,而且是“专业”加上“有趣”(好玩)的阅读。
这里,先说说目前流行的《论语》的两种读法:
①第一种读法:从头到尾,依序而读。这种读法会让人感到“杂乱无章”,枯燥乏味,读着读着就没兴趣,没信心了。当然,《论语》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有章可循”的。
如北大李零教授在《丧家狗——我读论语》一书的“自序”中,他说过自己早年读《论语》的感受:
当年读《论语》,我的感受是,此书杂乱无章……看到后边,前边就忘了,还有很多地方,没头没尾,不知所云,除了道德教训,还是道德教训,论哲理,论文采,论幽默,论机智,都没什么过人之处。
②第二种读法:以孔子或者《论语》的思想主题或者概念为主线来读。这个难度很大。思想不是凭空而来的,思想是有源头,有继承,还有自己观察社会、看到社会问题总结获得的。先秦时代,诸子百家,思想繁盛,哪些是孔子学习继承来的,哪些是孔子原创的,不容易梳理,得弄清楚才是。
这种读法也是北大李零教授在《丧家狗——我读论语》一书的“自序”中提到的:
以概念为线索,打乱原书顺序,横读《论语》。我把全书,归纳为若干主题,每个主题下分若干细目,按主题摘录,看这本书里,孔子的思想是什么样,与《墨子》、《老子》有什么区别。
如今,这种读法比较盛行!放到一般人的手里,容易流入以今逆古、古为今用的味道。说白了会流入“误读”。
那么,有没有既专业又有趣(好玩)的更好的阅读方法呢?阅读一本经典,最主要或者首先要弄清楚哪些问题呢?
下面,我分享一下我和我学生一起读书的心得。我认为,阅读一本书一般要读出“这本书”的两种结构形态,特别是后一种结构形态。
二、要“专业”而“有趣”的阅读,首先要弄清楚这本书的结构形态
1.第一种是表现为显性的、静态的结构形态,我称之为一本书的“外结构”。
①拿到《论语》一书,我们只要读一下书前面的“导言”或者“导读”,还有书的“目录”和每一篇开头下面的说明文字,就可以知道的。
如有人说,“《论语》二十篇五百章”,“《论语》一共20篇……共539章。”
我自己也拿计算器计算过《论语》的章数,五百多章(人们一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