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6150字。
06届高二语文(下)单元题(一)
第一单元测试卷
总分150分 时间120分钟 成绩评定
一、(共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蹩进(bié) 搭讪(shàn) 肩胛(jiá) 板滞(chì)
B.寒伧(chen) 契约(qì) 租赁(1ìn) 郁闷(yù)
C.刻薄(báo) 尴尬(gān) 砧板(zhēn) 涵养(hán)
D.诱哄(hōng) 憔悴(cuì) 吝啬(sè) 弥留(mí)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 )
A.攫取 拗开 褴褛 恭恭敬敬
B.艳羡 懊恼 债卷 变幻无常
C.琢磨 惬意 晦气 冠免堂皇
D.癖好 服侍 差谴 鞠躬尽瘁
3.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阿呀,那还了得。”坐在后排的一个二十多岁的人,很现出气愤模样。
B.住宅的寒伧、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恼。
C.试问,全乡的干部、社员,有谁坐过吴书记的汽车。
D.“下次决不了,决不了!”箍桶匠叫着:“你瞧就是,可怜的太太!”
4.比较各句中“运气”一词用法,选出分类正确的一项。(3分) ( )
①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
②老栓,就是运气了你!
③你运气,要不是我的信息灵……
④原来你家小栓碰到了这样的好运气了。
⑤第一要算我们栓叔运气。
A.①④/②/③⑤ B.①④⑤/②③ C.①③④⑤/② D.①④/②③⑤
5.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药》以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现实为背景,描写了革命党人为群众牺牲了生命还得不到群众理解的悲剧,它选自《彷徨》。
B.《项链》是法国著名文学家莫泊桑的作品,它为作者赢得了“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美名,短篇小说《羊脂球》也是他的代表作。
C.《陈奂生上城》的作者是高晓声,这篇小说描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发生的深刻变化,展示了农民要求改善生活的复杂心灵世界。
D.《守财奴》节选自《欧也妮·葛朗台》中《家庭的苦难》一章,葛朗台是文学作品中“世界四大吝啬鬼”之一。
6.选出下边句子空白处应填上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3分) ( )
优秀小说描写环境,叙述故事的语言形象、具体,让读者仿佛 、 。刻画人物的语言鲜明、生动,让读者 、 。
A.亲历其事 身临其境 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
B.身临其境 如见其人 亲历其事 如闻其声
C.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 身临其境 亲历其事
D.身临其境 亲历其事 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
7.《药》的描写,文字简洁,含义深刻,选出分析错误的一项。(3分) ( )
A.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这一段景物描写,勾勒出了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的特征;阴森、寂静,暗示了社会的黑暗,渲染了夏瑜就义时沉寂而肃杀的气氛,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性。)
B.天气比屋子里冷得多了;老栓倒觉爽快,仿佛一旦变了少年,得了神通,有给人生命的本领似的,跨步格外高远。而且路也愈走愈分明,天也愈走愈亮了。(这一段描写刻画老栓去买药时满怀希望和信心的爽快心情,表现了他的愚昧和迷信。)
C.“这给谁治病的呀?”老栓也似乎听得有人问他,但他并不答应;他的精神,现在只在一个包上,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他现在要将这包里新的生命,移植到他家里,收获许多幸福。(这一段描写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药”对于华老栓的重要性,表现了华老栓的善良和精明。)
D.忽然见华大妈坐在地上看他,便有些踌躇,惨白的脸上,现出些羞愧的颜色;但终于硬着头发,走到左边的一坐坟前,放下了篮子。(夏四奶奶给儿子上坟时“踌躇”,需“硬头皮”,表明她并不理解自己的儿子,深刻揭示了辛亥革命严重脱离群众的错误。)
8.下面对《项链》分析评价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作品的主人公是一个地位低下、不安寒伧、艳羡虚荣、追求奢华的19世纪法国小资产阶级妇女的典型形象,但她也有为人正直、诚实善良的一面。
B.作者对玛蒂尔德既有批判,又有同情,而对资本主义制度则深恶痛绝,痛加挞伐,教育人们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的腐朽制度正是造成玛蒂尔德悲惨遭遇的根源。
C.当玛蒂尔德借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毫不犹豫地马上答应了。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没有打开盒子。这两个细节暗示读者,佛来思节夫人把那串项链看得很随便,这就使 小说结尾处“露底”显得顺理成章了。
D.作品以披露项链是假的来结束全文颇具匠心:奇峰突起,跌宕起伏,引人人胜,发人深思。并以玛蒂尔德“带着天真的得意神情”的“笑”来反衬她得知真相后的“悲”,尖锐地说明她爱慕虚荣付出的代价是何等的高昂。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9~lO题。
从清早起,他教人家把他的转椅,在卧室的壁炉与密室的门中间推来推去,密室里头不用说是堆满了金子的。他一动不动地呆在那儿,极不放心地把看他的人和装了铁皮的门,轮流瞧着。听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