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ppt83
- 资源简介:
课件共21张,文字材料约5990+1340字。
第3课 《老人与海》导学案
鞍山市第十三中学 语文组 何萍
【课前寄语】
人应该有一种怎样的精神,当面对强大的对手而明知自己不可能获胜时?人应该有一种怎样的态度,当处于年老体衰、孤独无助、希望渺茫时?如果此时你手边有一本海明威的书,你将能得到答案:“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掷地有声的语言来自于小说《老人与海》中的老渔夫之口。读读这篇小说,你将能领悟一种精神,获得一种斗志,了解一种语言风格。
【学习目标】
1、 了解海明威及其作品
2、 了解老渔夫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学习他坚强的意志和永远摧不垮的精神。
3、 分析主人公的矛盾性格,提升学生对人性的认知。
4、 学习文中的语言特色。
【学习重点】
1、 了解老渔夫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
【学习难点】
1、 分析本文主人公的矛盾性格。
2、 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作品采用的艺术手法及好处。
【学法指导】
1、 识记基础知识
2、 诵读。(1)反复诵读文本,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文章大意。 (2)分组讨论,分析理解。在熟悉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预习与梳理】
【新课助读】
★《老人与海》是一部根据真人真事写成的小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海明威移居古巴,1930年,海明威所乘坐的船只在暴风雨中沉没,他被古巴老渔民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搭救。从此,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经常一起出海捕鱼。1936年,富恩特斯出海很远捕到了一条大鱼,但由于这条鱼太大,在海上拖了很长时间,结果在归程中被鲨鱼袭击,回来后这条鱼只剩下了一副骨架。海明威为此写了一篇通讯《在蓝色的海洋上》,报道这件事。当时这件事给海明威很大的触动。1950年圣诞节后不久,海明威产生了极强的创作欲望,于是在古巴哈瓦那郊区的别墅里,前后仅用了八周,写成了这篇影响深远的小说。海明威本人
……
《老人与海》 教学反思
鞍山市第十三中学
何萍
《老人与海》 教学反思
鞍山市第十三中学 何萍
经过一周的准备,在不断的预想与不断的否定中,2015年4月28日我终于站到了讲台的中央,开启了这围绕高效而展开的探究之旅的序幕……回首彼时颇有些恍惚的这堂课,此时我却分外地清醒,这堂课收益良多!
《老人与海》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第三册第一单元的一篇外国小说,作者海明威因为这篇中篇小说而获得了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而蜚声世界文坛,成为了美国国宝级的文学巨匠,而《老人与海》也因其故事的完整性,震撼性,名著性,教育性,而受到世界范围内的文学爱好者的推崇与喜爱。《老人与海》的主人公桑地亚哥是位“背运”的老人。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第85天出海,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获一条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归航途中,马林鱼却被鲨鱼吃掉。课文节选的就是从鲨鱼出现到老人回到渔港的部分,也是全篇的精彩所在。
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它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生机与活力,课堂的结果应该是学生高效率地消化吸收课堂内容。但是这也不能拘泥于课堂形式,我以为语文课堂的高效,应该包含灵活的教师引导,鲜活的学生思维,“智慧火花”四溅的课堂气氛等关键性因素。
人物是小说的主要构成要素之一,小说的主题和作者的创作意图都要通过人物形象来表现,即使是现代派小说,它也离不开对人物的心理和命运的刻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