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ppt(课件+学案,6份打包)
- 资源简介: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课件+学案)
17-18版:单元能力整合 第一单元.docx
17-18版:单元能力整合 第一单元.pptx
17-18版:第1课 桥边的老人.doc
17-18版:第1课 桥边的老人.ppt
17-18版:第2课 墙上的斑点.doc
17-18版:第2课 墙上的斑点.ppt
单元能力整合
单元话题阐释——叙述
一、叙述角度
1.全知视角:叙事人相当于上帝,对所有的线索、发展和结局都了如指掌,对每个人物的心理、过去和未来都清清楚楚。
2.有限视角:故意隐藏一些环节,留给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与评价,完全依赖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中的世界。
二、叙述人称
人称 作 用
第一人称 第一人称叙事能使叙事者介入故事,甚至变成故事中的人物,什么都必须是他看到的,听到的,还有想到的,思索到的。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内容真实可信。
第二人称 第二人称的“你”一进入叙事,读者介入情节或陷进故事里的程度一下子比别的人称更深入,不需要再经转换,亲切自然,没有距离,一切都那么真实。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可使作者的态度更鲜明,亲切自然。
第三人称 常用第三人称叙事可以使叙事者全知全能,多角度描写,使叙事感情充沛,富有历史色彩,显得客观冷静,便于叙事和议论。
三、叙述腔调
1.概念:是指叙述人流露出的感情色彩、年龄、性别、身份等个性特征。
2.讲述:就是叙述者时不时地到场亮相,对小说中的人和事加以一定的解释与判断,还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对那些人与事的感情。
3.显示:叙述者差不多完全消失在文字背后,让读者在阅读时独自面对一段生活,面对一个人、一件事。
阅读能力整合
一、考查类型
高考对“叙述”的考查一般放在小说、散文、戏剧、传记等文本的阅读中进行,常见的考查类型如下:
1.本文的叙述角度是什么?简要分析其好处。
2.文章在叙述上有什么特点?
3.文章使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那么文中的“我”和作者有何关系?
4.作者采用第二人称的叙述角度,有什么好处?
二、答题指津
首先,确认文中人称的运用和变化情况。基本的叙述角度有三种,个别的文章可能采用几种叙述角度相结合的方法,这种情况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
其次,要了解每种人称的作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真实、可信;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可使作者的态度更鲜明,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
……
1.桥边的老人
不叹流年
遗憾是生命的馈赠。我们的爱、怨、悔、悟,因为遗憾才感受得那么真切。梭罗说:“人在孤身一人的时候是最不孤独的,因为只有在这时候他才获得一种大自在;只有在这时候,他才使流浪在众人之中的我回到他真正的家。”在真正的家里,才有真实的自我,真实的表白,真实的向往。
回忆让我们放缓步伐,停一停,想一想,明白生命不是赛跑,生活不是高速路,人生是一条蜿蜒曲折而又静静流淌的河,有慢、有散、有快、有急、有顺、有折;有呢喃,也有喧哗;有奔腾,也有冰封;有污染,也有洁净;有狭隘,也有宽容;有春秋,也有冬夏。这就是生命的历程,就是真实的生活。当然,生命的奔波不会轻易停止,许多时候是静谧的回忆和醒悟让我们的生活慢下来,在每一个平淡的日子里,细细品味生活的美好,不叹流年。
相关链接
一、作者介绍
海明威(1899—1961),出生于美国芝加哥郊区的一个医生家庭。18岁起进入报界,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出生入死以致遍体伤痕。1954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他开枪自杀,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海明威的成名作是1926年发表的《太阳照常升起》,这部表现战后青年人幻灭感的作品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其他代表作有《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和以“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老人与海》。
二、写作背景
这篇小说以二战为背景。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共和政府军与法西斯佛朗哥的叛军展开激战。海明威不但与许多美国知名作家和学者一起捐款支援西班牙捍卫民主、反对法西斯,而且作为战地记者三次深入前线,亲眼目睹了法西斯的不义战争给西班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文章“桥边的老人”便是战火西班牙人民的缩影。作者借此表达了反战主题。
自主学习
一、字音辨识
1.生难字
蹒跚( ) 轮辐( ) 嘎嘎( ) 脚踝( )
踯躅( ) 看管( ) 撇下( ) 岔路( )
答案 pán shān fú gā huái zhí ān piē chà
2.多音字
看( )看守( )看望 干( )相干( )干劲
挨( )挨近( )挨打 强( )坚强( )勉强( )倔强
答案 kān/kàn gān/gàn āi/ái qiáng/qiǎng/jiàng
二、词语辨析
1.爆发 暴发
都是动词,都含有“突然发作”的意思,有时可通用,如极力控制感情的爆发(暴发)。
……
2.*墙上的斑点
做个自尊自爱的人
自爱是叫人严于律己,爱护自己的人格、名誉、地位,从而使自己自觉、自制、自尊、自重、自强,直至达到人生的崇高境界。但是自尊自爱应杜绝“过度”,不要忘记了尊重别人和爱别人,尤其不要把自尊自爱与“自私”混同了。自尊自爱不是要你把自己看得比谁都高贵,比谁都完美,比谁都有功劳,比谁都了不起。一个真正懂得自尊自爱的人,也必然懂得尊重人和爱人。
爱自己的人首先是那些战胜自己的人,战胜自己的私心,用爱心的甘泉去灌溉所有焦渴的土地。“爱我”与“忘我”是辩证的统一。一个人只有在忘却自我的时候,才可能全心全意地服务于社会,有益于人民。这种“服务”和“有益”自然会赢得社会与人民对你的尊重和爱戴。所以说想让别人尊重你,必须先尊重别人;想让别人爱你,必须先爱别人。
相关链接
一、作者介绍
伍尔芙(1882—1941),生于英国伦敦的一个文学世家。她自幼深受父亲的影响,虽然因身体原因从未上过正规学校,却从父亲的藏书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她运用“意识流”技巧探索文学表现的新方法,取得了突出的成就。1941年3月投水自尽。她是英国女作家、批评家,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女权运动的先驱人物。主要作品有《海浪》《到灯塔去》《雅各的房间》《达洛维夫人》,散文集《普通读者》等。
二、写作背景
20世纪前期,西方社会开始动荡不安,传统的社会结构趋于瓦解。与此同时,西方文学也是空前活跃,流派众多。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一批先锋作家能够主动打破传统小说的束缚,进行大胆的革新;锁定人们纷乱复杂的意识,并由此为基点,着力表现和发掘人类深层次的内心世界以及潜藏其后的暗流涌动又瞬息万变的意识活动,进而创造出独具一格的意识流小说。发表于1917年的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