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教学设计36
- 资源简介:
约5830字。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徐风云
【设计简说】《故都的秋》位于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是一篇抒情散文。这一单元是集中介绍学习写景状物散文的单元,这些散文不仅展现了景之美、情之浓,而且还蕴涵着丰富深刻的思想,可以引发读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多方面的思考。本文与同在本单元的的《荷塘月色》一样都是写景抒情的名篇,全文紧扣“清、静、悲凉”,以情驭景,以景显情,表现北平特有的“秋味”。从五套高中必修教材来看,本单元是第一次介绍写景散文的单元,本文的学习对于提高学生散文鉴赏能力,培养人文意识,进而阅读名家名篇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学情分析】本文面对的是高一年级的新生,由于生活阅历和知识储备的限制,他们对于散文所表现的悲凉的秋味很难体会,所以本堂课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的意境,培养学生把握文字和审美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感知作家独特的视角,引导学生对故都秋景的特点进行分析。
【过程与方法】:
1、深情朗读法。在反复品读的基础上,领悟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一篇优美的散文不能缺少深情的朗读。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将会选取文中具体写景的几段,让朗读基本功扎实的学生来朗读。其他学生注意借鉴示范的学生的朗读技巧,在课后再巩固朗读的能力。
2、引练法。鉴于学生在散文分析鉴赏上能力的欠缺,教师可以选取文中的部分内容作示范性分析,引导学生明白散文分析应该采用怎样的方法,从哪些方面着手。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指引。
3、合作探究法。以文本为载体,进行以“秋”为话题的赏析式、仿写式的拓展。把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以组内讨论的形式加强对文本的研读,体会文章的文字优美、意味隽永、浓情厚意,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积极讨论交流,学会宽容沟通,学会协作分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作者丰富的情感内涵,培养人文情怀,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①掌握文章情景交融的写法。
②理解文章的丰富内涵,通过拓展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媒体设计】多媒体(附课件)
【教学设想】通过探究研讨,引导学生观“秋色”,闻“秋声”,品“秋味”,悟其理,得其巧,用其技,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步骤一】:调动生活积累,激起学习兴趣。
情镜导入:1、我们知道,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秋,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古往今来,咏秋的佳作也实在太多太多,人们写秋的着眼点也各不相同:
秋风萧瑟,残荷听雨,秋有声;
霜叶黄花,秋草碧水,秋有色;
天高云淡,北雁南飞,秋有形。但大体而言,古人多哀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