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教案32
- 资源简介:
约2570字。
《囚绿记》教案
【课前预习】
细读文本,对最感兴趣的文句或文段做圈点批注,并完成《新学案》自主预习内容。
【教学设想】
从形式到内容逐渐深化,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领会“绿”的象征意义,提高感悟能力,加深对本文内涵的理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把握文章抒情线索,学习象征手法,理解文章内涵。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即作者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以便学生能够准确、快速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2、启发引导学生把握文脉,学会运用圈点批注的读文方法深入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情感,理解不屈的民族精神,树立积极的生命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把握作者由“遇绿”到“囚绿”再到“放绿”的情感的变化,体会作者在散文中寄托的感情。
2、教学难点:理解‘绿’的象征意义,升华思想。
【教学方法】
诵读法、提问法、讨论探究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到绿色我们就会联想到生命、生机、活力和希望。是啊,当一抹绿色出现在沙漠中的时候,我们仿佛看到了生命的希望;当一叶绿芽冲破险阻绽放绿意的时候,我们意识到了生命的顽强。绿色就是这样,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美感,让人觉得清新,而且在心理上也使人愉悦,给人带来希望。
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绿的散文——《囚绿记》。
二、研读课文
(一)检测学生预习
(二)与陆蠡相识
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介绍作家作品。
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这位作家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囚绿记》的作者_____陆蠡。现在让我们一起研读陆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绿记》,去接触他那崇高的灵魂。
(三)初步感知(带着问题诵读课文)
1、标题中的“绿”指的是什么?
常春藤
2、“囚绿”是怎么回事?勾画相应的语句,然后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