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知识点讲义:词类活用
- 资源简介:
约2510+1050+1230字。
第一课时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它包括:1.名词作状语。2.名词作动词。3.名词使动用法。4.名词意动用法。5.动词作名词。6.动词使动用法。7.动词为动用法。8.形容词作名词。9.形容词作动词。10.形容词使动用法。11.形容词意动用法。12.数词活用。
【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
例1:日削月割,以趋于亡。(“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 “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例2:而相如廷叱之。(廷:在朝堂上)
2、名词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例如:
(1)后面带宾语(名词+名词):
①今王鼓乐于此。 (鼓:弹奏)
② 履至尊而制六合。 (履:登上)
(2)后面带补语(名词+补语) :
①郑商人弦高市于周。 (市:做买卖)
(3)前面有能愿动词或副词: (能愿动词+名词)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泳)[附:绝,横渡]
②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王:统治天下、称王)
(4)前面有结构助词“所”(所+名词):
①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用网捕捉)
(5)方位名词常用作动词,有的前面有连词“而”或副词:
①秦师遂东。 (东:向东进发)
3、名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
第二课时
【动词活用】
1、动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
例1: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例2: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谗、讥:诬陷、嘲讽的话)
2、动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例1:项伯杀人,臣活之。(“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
例2:外连衡而斗诸侯。(斗:让……争斗)
3、动词为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
例1:哀吾生之须臾。(“哀”,就是“为……哀叹”之意。)
例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死国:为国事而死)
【数词用作动词(或形容词、名词)】
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
例1:六王毕,四海一。(“一”,就是动词“统一”的意思。)
例2: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一:形容词“专一”)
……
第三课时
【形容词活用】
1.形容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
例1:将军身披坚执锐。(“坚”“锐”,指的是“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
例2: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高:高处)
2、形容词用作动词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
例1: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走到尽头)
例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穷:看尽)
3、形容词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使动用法。
例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绿”,就是“使……变绿”的意思。)
例2:富国强兵.(富、强:使……富、强)
4、形容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
例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小:认为……小)
例2:渔人甚异之。(异:认为……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