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教案(6份)
- 资源简介: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1单元 教案
【整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1单元《拟行路难(其四)》教案1.doc
【整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1单元《拟行路难(其四)》教案2.doc
【整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1单元《蜀相》教案1.doc
【整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1单元《蜀相》教案2.doc
【整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1单元《湘夫人》教案1.doc
【整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1单元《湘夫人》教案2.doc
《拟行路难》(其四)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诗歌的内容。
2 .能力目标: 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
理解文中大副渲染愁绪的用意
3 .情感目标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
1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 .把握文中对比和“比兴”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
1 .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四、教学方法 : 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1.交流有关“人生之路”的感想,谈一谈自己对“人生之路”的理解和感受。
人生之路难行,无才难行,有才亦难行。
2.提出课题,坦陈本诗难学,但必须知难而上。
本诗是一首成人诗,同学们可能难以感受。
3.提出问题:试结合之前一定量的诗歌学习,归纳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
明确:1.读懂大意;2.知人论诗;3.领悟情感;4.赏析技巧
一、读懂大意
求:明确体裁、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1.读懂大意之体裁:联想比较学过的诗歌体裁和乐府古诗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鲍照《拟行路难》共十八首,歌咏人生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本文是第四首。
2.读懂大意之读音、节奏;
3.同位合作,根据大意试背诵 。
二、知人论诗
交流有关鲍照的生平经历和写诗的背景
(一)鲍照的生平
鲍照(?~466),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本籍山东东海(治所在今郯城);一说山西上党(可能是指东海鲍氏的祖籍)。鲍照(约414—466)字明远,祖籍上党,后迁于东海(今江苏涟水附近)。他与谢灵运、颜
……
《蜀相》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反复吟诵诗歌,品味语言,把握诗歌的情感。
2复习掌握借古咏怀和知人论世的手法
3 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品味语言,把握诗歌的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
一、导入:
谜面:凿壁偷光。(猜人名)
谜面:八戒的兄长长得俊(打一历史人物)
谜面:老太太点街灯(打一历史人物)
谜底:诸葛亮
我们的大诗人杜甫一生有两个偶像一个是李白而另一个呢就是诸葛亮,因此当他晚年漂泊西南,在成都定居之后,曾多次拜访武侯祠,也写下了许多传唱千古的凭吊之作,如《武侯祠》《八阵图》《古柏行》等,其中最著名的传唱最广的就是一首当属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蜀相》,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诗人的脚步,走进武侯祠,听诗人讲述他和诸葛亮的故事,去探寻这首诗歌传唱千古的魅力所在。
二、在吟诵中,走入诗歌
(一)一读:初步感知
首先请同学们大声的来诵读一下这首诗歌,在诵读的过程中注意这么几点:
1、读准字音,把握诗歌的节奏。
明确:七言句的节拍有两种方式:二二二一 和二二一二。
2、揣摩把握诗的感情基调,读出情感、韵味(为什么要用这样的声调去读,因为基调伤感,因此我们在读的时候要尽量将声音的步调慢下来,声音要显得深沉感伤一些,)
明确:伤感、叹惋 (要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
(二)二读:读出故事
1我们首先要明确诗中的“蜀相”是指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关于诸葛亮大家都了解多少呢?
……
《湘夫人》教案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他所创造出来的楚辞体对后人的影响巨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通过学习《湘夫人》,来体会屈原的文学风格。
二、作家简介
1、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2、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
3、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
“美政”就是屈原理想中的完美政治,它包括诗人的一切政治主张,如振兴楚国、统一天下,以民为本、施行德政,斥逐奸佞、举贤授能,修明法度、依法治国等等,它是屈原毕生的追求,也是诗人爱国主义情感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