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4单元教案(16份)
- 资源简介:
【整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 教案
【整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第10课《游褒禅山记》教案1.doc
【整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表达交流《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教案.doc
【整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表达交流《想象世界——学习虚构》教案.doc
【整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表达交流《写景要抓住特征》教案.doc
【整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表达交流《直面挫折——学习描写》教案.doc
【整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第10课《游褒禅山记》教案2.doc
【整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教案1.doc
【整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教案2.doc
【整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第9课《赤壁赋》教案1.doc
【整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第9课《赤壁赋》教案2.doc
【整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4单元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2.doc
【整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4单元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学案2.doc
【整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4单元第12课《我有一个梦想》教案1.doc
【整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4单元第12课《我有一个梦想》教案2.doc
【整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4单元第13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1.doc
【整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4单元第13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2.doc
《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抒情文字的特点和写法。
(2)学会抒情的两种方法。
2、过程与方法
了解抒情文字的特点和写法,在写作实践中,能够采用多种抒情方法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善于发现自身、人类、社会及自然的美;善于从生活中寻找快乐,感受幸福。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各种抒情方式方法,特别是托物言志这种抒情方式的把握。
难点: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并通过抒情这一表达方式写出来。
教学时数:2——3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话题探讨:
1.美是什么?
美是一种感觉,美是一种心态,美的东西很多,需要人们去发现,去认识。不同时代的人、同一时代的不同人,对于美都会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理解。浩瀚无边、气势磅礴的大海美,晶莹剔透的露珠也美;高山的险峻美,石子的光滑也美;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繁华的都市美,茅草屋篱笆墙牧童樵夫恬静的山村也美。
美是拂面的春风,美是七色的彩虹;美是优雅的体态,美是动人的声音;美是勃勃的生机,美是高尚的品德……可以说,美无处不在。你发现这些美了吗?
2.你的心目中,什么是美呢?
预设各种可能:
美是一种潮流,美是一种时尚。
美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统一的标准,对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有“水色帘前流玉霜,赵家飞燕侍昭阳,掌中舞罢箫声绝,三十六宫秋夜长”的赞美诗句,对唐明皇的贵妃杨玉环大诗人白居易有“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名句。
美,是一道波,在心头滑过,从触觉进入心灵;
……
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明确景物具有哪些方面的特征
(2) 指导学生写出景物特征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写出景物特征 ,使学生明确写景文章的写作范围、写作重点、构思技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指导学生以一颗真挚的童心、爱心面对大自然,促使学生的心灵与大自然亲切交流。
【教学重难点】
明确话题,写景抓住特征,注重感情。
【教学方法】
多重对话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五种基本的表达方式及区别:
“太阳升起来了。” (叙述)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说明)
“太阳光热无穷,只是付出,不想获得。” (议论)
“火红的太阳喷薄而出,洒下万道金光。” (描写)
“太阳哟!你请把我全部的生命照成道鲜红的血流!”(郭沫若《太阳礼赞》)(抒情)
1.什么是描写?
描即描绘,写指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具体入微的描摹绘写,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2. 描写的方法:
A. 从描写的对象分,一般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
人物描写,主要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等。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
场面描写。场面,一般指由人物活动构成的生活画面,有时也泛指一定场合的情景。所以,描述场面主要是写人的活动,写人物之间的关系。
B.按描写的角度分,有正面描写(又称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又称间接描写)。
C.从描写的手法分,有白描和浓描及细节描写。
……
《兰亭集序》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修”“期”“次”“致”等实词的多义性积累文中此类活用及特殊句式
2、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品味文中精炼优美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2、反复诵读更深的体悟文章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在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欣赏文中的自然美,学会关爱自然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1、品味文中精炼优美的语言
2、体会作者在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语:相信大家都知道,唐人的诗,宋人的词,晋人的书法,这些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值得称赞的艺术国宝。说到晋人的书法,必然会想到一位大师——王羲之。下面请欣赏《兰亭集序贴卷》。世人评王羲之的书法笔势为“飘如浮云,矫若惊龙”。这篇《兰亭集序》不仅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登峰造极之作,更是我国古代散文的上乘之作。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欣赏这篇千古名文。
二、王羲之与“序”
王羲之,从小爱好书法对草、真、行书法造诣都很深。《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代表作。从文学的角度看,它文字优美,情感旷达闲逸,从书法的角度看,它被誉为法帖之冠首。
“序”是序言的简称,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 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言,附于卷尾叫跋。序言,有自己写的叫做“自序”有请他人写的叫做“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教学目标:
理解本文逻辑严密的结构特点,联系语境,揣摩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学习马克思为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终生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课文结构,了解马克思的卓越贡献并感受马克思的伟大精神
难点: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体会文章丰富的情感内涵
一、导入:
曾经有一个女儿问她的父亲:“您的座右铭是什么?”
父亲的回答是“思考一切”
这位以“思考一切”为座右铭的父亲就是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导师,被誉为千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的马克思。
他的一生,一直在思考他遇到的一切问题,为人类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一直到他逝世,才停止思考在向这位伟人告别时,他亲密的战友恩格斯发表了《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二、教学过程:
1、从题目“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我们可以知道,这不是一般的演讲辞,这是一篇——
明确:悼词
2、悼词是演讲辞的一种,是在追悼会上发表的对死者表示哀悼的文章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来一篇悼词,面对一个曾经和我朝夕相处却先我们而去的人,他永远告别了人间,我们在悼词里说些什么比较合适呢?
明确:该说一些法子内心的话,表示哀思和悼念
(引导:哀思之情如何表达?难道一篇悼词,仅仅是表达哀思、悼念吗?)
追忆、回忆他的一生,在追忆和回顾中表达深深的哀悼,这样才不会空洞
(引导:一个人一生中做过很多事,说过很多话,人生漫长啊,不可能一一记录我们在写作时该如何处理呢?)
着重讲一些最主要的,一生中的主要事迹,主要成就、功绩、贡献等
3、我们对悼词有了一定的了解,再思考一下一篇悼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悲痛、惋惜、爱戴、崇敬
下面我们带着对悼词的了解和感情来听一下课文录音,同时找出这篇悼词的中心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