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教案(10份)
- 资源简介: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教案
【整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小二黑结婚教案.doc
【整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八单元骆驼祥子教案.doc
【整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八单元子夜教案.doc
【整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九单元红高粱教案.doc
【整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九单元红旗谱教案.doc
【整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六单元长恨歌教案.doc
【整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六单元呼兰河传教案.doc
【整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平凡的世界教案.doc
【整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白鹿原教案.doc
【整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家教案.doc
《高妈》 教案
◇本课学习目标
1.了 解作者及《骆驼祥子》的思想内容。
2.鉴赏“高妈”的语言特点。
3.分析语句的深刻含义。
4.剖析“高妈”的人物形象。
◇1.题目解说
《骆驼祥子》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地揭露了旧中国把“人”变成“鬼”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盘剥和压榨。《骆驼祥子》作为一部揭示旧中国城市底层劳动者悲惨命运的现实主义巨著,不仅代表着老舍创作水平的高峰,还代表着我国30年代文学的水平与成就。
◇2.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年),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北京人,满族。著名的现代作家、剧作家。他出生在一个贫民家庭。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并在1950年因创作话剧《龙须沟》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 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浓郁的“京味”,其作品中以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最有代表性。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致,取材较为宽广,其作品中《柳家大院》《上任》《断魂枪》颇具特色,耐人寻味。建国以后,老舍致力于话剧创作,代表作有《龙须沟》《春华秋实》《茶馆》等。老舍的作品已被译成20多种文字出版,颇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3.背景资料:
课文节选自《骆驼祥子》的第八章。
祥子被抓了壮丁,新置的人力车也被充了军,他第一次从心底里喊出了:“凭什么?”趁军队撤退的时候,他溜了回来,并顺手牵走了三匹骆驼,在一个村子里卖了三十五元钱,又返回了人和车厂,重新拉起了人力车。他又燃起买车的希望,“对花钱是这样一把死拿,对挣钱祥子更是不放松一步”;没包月,就拉整天;早出晚妇,不拉够一定的钱数不收车,一点也不顾惜自己的身体:也开始抢生意,“像一只饿疯的野兽”,“只看见钱,多一个是一个”。
……
《红高梁》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作者及《红高粱》的相关知识。
2.简述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能力目标
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描写的特点,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分析余占鳌的人物形象。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红高粱》是最能反映莫言风格的一篇奇作。小说以一块块的感觉画面组合而成,形成一个以独特感觉为基础的“红高粱”世界。从题材看,小说取材于作者家乡的抗日生活, 写作目的也很明确,在小说结尾处作者表示:“谨以此文召唤那些激荡在我的故乡无边无际的通红的高粱地里的英魂和冤魂。我是你们的不肖子孙,我愿扒出我的被酱油腌透了的心,切碎,放在三个碗里,摆在高粱地里。伏惟尚飨!尚飨!”在小说里,作者以家乡的红高粱作为背景,以活生生的感觉记忆为笔锋,游犁般地描写着家乡的抗日生活画面。无边无际的高梁地红成 洋的血海,血海中,有着生命的野合,有着活剐的血腥,有土匪的出没,有英勇的伏击。与以往的“抗日文学”不同,《红高粱》摒弃了种种思想框框的制约,抹去了单纯乐观的色调,把家乡的抗日生活重新放置在民族的自然发展和充满血腥的历史过程中去。后来有人惊叹地评价,《红高粱》把抗日题材“拖出了困海”。不仅如此,《红高梁》还为我国当代的“战争文学”拓出了一条新路。
二、 作者及创作背景简介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6年3月5日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大栏乡一个农民家庭。极左路线从50年代末期造成了农村社会的普遍贫困,他家是上中农成分,连领救济粮的资格都没有。他曾在某一年的大年三十到别人家讨饺子。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歧视给他的少年生活留下了惨痛记忆,父亲过于严厉的约束也使他备受压抑。这种心理特征直接影响了他后来的小说创作。6岁进校读书,曾因骂老师是“奴隶主”受警告处分。小学三年级时读了《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受到文学启蒙。12岁时读小学五年级,因“文革”爆发辍学回家,以放牛割草为业,闲暇时读《三国演义》、《水浒传》,无书可读时甚至读《新华字典》。18岁时走后门到县棉油厂干临时工。1976年8月参加解放军来到渤
……
《家•祖孙之间》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中国现当代家族小说的发展概貌。
2、了解巴金以及《家》的创作背景、主要内容、艺术特色。
3、把握文中的典型形象及其内涵,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
4、理解祖孙两代人的冲突实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主预习了解家族小说、巴金、《家》的基本情况。
2、通过阅读、合作、探究把握人物形象及其内涵、塑造方法,理解祖孙间的矛盾冲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反思封建大家庭的专制与腐朽,感知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争以及民主主义的觉醒。
二、教学重点
1、把握文中的典型形象及其内涵,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
2、理解祖孙两代人的冲突实质。
三、教学难点
理解形象内涵和祖孙两代人的冲突实质。
四、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探究法
五、教学资源:导学案、PPT、课文
六、课 型:新授课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家”的联想——温暖、幸福、爱、思念……
对比高老太爷的典型语言,体会《家》中封建大家庭的专制,导入新课。
(二)明确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现当代家族小说的发展概貌。
2、了解巴金以及《家》的创作背景、主要内容、 艺术特色。
3、把握文中的 典型形象及其内涵,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
4、理解祖孙两代人的冲突实质。
学习重难点:目标3、4
(三)自主预习检测
1、读准字音
女佣 颔下 檀郎 校书 大吹大擂 挨打 颧骨 一瞥 强辩
2、解释词义
假寐: 不脱衣服小睡。
凛然:严肃,令人敬畏的样子。
(四)情节梳理
1—7段 高老太爷假寐,觉慧观察、回忆祖父
8—17段 高老太爷训斥觉慧,觉慧分辩
18—末段 高老太爷吩咐觉新看管觉慧
(五)形象解读——高老太爷
在《家》整部小说中,高老太爷的第一次正式出场就是在我们节选的这一部分,所以我们要把他作为一个重点形象来解读。
1、速读1—7段。用原文词语概括假寐时和觉慧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