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教学案4
- 资源简介:
约8540字。
《鸿门宴》教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史记》、作者以及相关的文学文化知识。
2,积累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
3、学习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的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4、分析人物形象。
预 习 案
【教材助读】
1、走近作者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 (朝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韩城)人。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6500字。本纪记 ,世家述 ,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鲁迅更评之为“ ”,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3、故事背景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7月,陈涉、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纷纷响应。楚国旧贵族项梁率侄项羽(24岁)于会稽起义,泗水亭长刘邦(48岁)也在沛起义。楚怀王命项羽北上救赵;命刘邦攻秦,并与诸将约定:“先入关(函谷关)者王之”。刘邦顺利地进入咸阳,与民约法三章,申明军纪,废除了秦朝一系列严刑苛政,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派兵守关,驻军于霸上。项羽击败秦军后,也向函谷关进军,驻军于鸿门,并准备消灭刘邦军队。就在这样的剑拔弩张形势下,出现了“鸿门宴”。
【预习自测 】
1、 初读课文,给下面画线的字注音。
飨士卒( ) 美姬( ) 卮酒( ) 郤( ) 鲰生( )
玉玦( ) 目眦( ) 跽( ) 戮力( ) 参乘( )( )
彘( ) 啖( ) 刀俎( ) 樊哙( )
2、填写表格,理清人物关系。
阵营 主帅 谋士 武将 卧底
刘营
项营
3、理清文章结构——全文以( )为中心事件,按( )顺序展开情节
开端——( )告密
发展——( )劝羽——( )访( )——( )献策
高潮——( )谢罪——( )设宴——( )举玦—项庄( )—( )闯帐(高潮中的高潮)
结局——( )逃走——( )谢罪—— ( )杀( )
第一课时 探 究 案
一、研读一二段,故事的开端和发展部分。提出问题,合作解决问题。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 2、张良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