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2018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Ⅰ)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14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8/1/29 17:27:1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1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3830字。

  渭南市2018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Ⅰ)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涂在答题卡上规定位置。
  3.第一大题的1、2、3、4、7小题、第二大题的10〜12小题、第三大题的17〜19小题答案用2B铅笔在答题卡题号的对应位置;其它试题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完成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
  第I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非虚构写作的兴起
  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美国文学界出现了一种介于事实与小说之间的作品,数量众多,并且不断引起社会的轰动。美国学者约翰•霍洛韦尔把这一小说形式定义为“一种依靠故事的技巧和小说家的直觉洞察力去记录当代事件的非虚构文学作品的形式”。他认为,美国五六十年代社会的剧烈变化是这一文学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艺术家缺少能力去记录和反映快速变化着的社会。美国的这种现象与不同寻常的加速度有关系的。一切事情好像都在以比过去高十倍的速度变化着,这种状况给文学带来巨尖的困难”,“这一时期里的日常事件的动人性已走到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了”,可以说,非虚构小说的出现是对社会危机的反映与象征。
  这很有点像当代中国社会的情形。在短短30年的时间里,我和几乎完成了西方400年的历史。
  在这一巨大的转变下,中国生活经历了犹如过山车般的眩晕与速变。光怪陆离的现实常让人有匪夷所思之感,比虚幻更为不真实,每个人都身处一种被分裂和被分割的生活中,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几种生活、多元观念同时并存,仅仅是一墙之隔,就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人生和场景。“小说家经常碰到的困难是给‘社会现实’下定义。每天发生的事情不断混淆着现实与非现实、奇幻与事实之间的区别”,在这个意义上,非虚构文学应运而生,它的要求与写作模式更能够反映这个时代的精神和生活的内核。它集中在两点:一是准确性,对现实的无懈可击的准确描述与理解;二是还应该具备只有在小说中才有的情感作用。在个人的思索和公众的历史、社命之间寻找平衡点。
  真正意义的非虚构创作,除了理论上的一些必要条件之外,更重要的还是与作者灵魂相关的那一部分。首先是行动,从书斋中,从我们逐渐中产阶级化的生活中走出来,走进你所书写的对象的“日常生活”,而不是“观念生活”,这是我们必须清楚与正视的一件事情。不管我们如何真诚,对于我们的书写对象而言,我们已经是“高高在上”的姿态,所以我们必须要有真正的深入、真正的行动,不管是主动的卧底,还是被动的“流浪”。而行动的前提是谦卑。谦卑是什么呢?譬如托尔斯泰关于俄国农民和贵族的思考,它必然涉及到自我,有着自我心灵的紧张、痛苦与冲突,是—种深刻的原罪感,所以,即使在82岁的高龄,在中国早已是“知天命”的年龄,他还要为此离家出走。谦卑能使作者和人物心灵之间形成一种开放和贴近的关系,不只是审视、批判,更不是自恋或一种修辞,那是他的生命、他的生活、他的情感,你要感同身受,不但要体会到他们的疼痛和黑暗,还要准确把握他们的疼痛与黑暗的点位在哪里,要对他们所处的历史语境有真正的理解。
  在当代中国这样一个复杂而广阔的语境中,非虚构写作应该有它的价值,也有它的宽广度。文学不仅具有内在的自我价值,也应该对国家生活和民族生活起到真正的作用。非虚构小说或许在这方面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非虚构写作的出现是当代社会剧烈变化的结果,也是社会危机的反映与象征。
  B.艺术家缺少记录和反映快速变化的社会能力,所以,目前小说家的创作十分艰难。
  C.非虚构写作在当代中国出现,是因为它事能够反映这个时代的精神和生活的内核。
  D.非虚构写作要求作者走进书写对象的“日常生活”,带着谦卑的态度去体会和把握书写对象的一切。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提出非虚构写作的概念,然后自然过渡到中国,最后表达了对中国非虚构写作发
  展的期待。
  B.在论证谦卑时,作者列举了托尔斯泰的事例,揭示出作者和人物之间应该具有的正确关系。
  文章分析了中国非虚构文学的产生,然后从理论和作者的角度分析了非虚构创作应有的形态。
  C.文章分析了中国非虚构文学的产生,然后从理论和作者的角度分析了非虚构创作应有的形态。
  D.文章全文紧扣非虚构写作,将之与传统的文学创作进行比较,论证了真正的非虚构创作的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不属于一个高质暈的非虚构作品应有的特征的一项是(3分>
  A.依靠故事的技巧和小说家的直觉洞察力记录当代事件。
  B.对历史有无懈可击的准确描述与理解,用深度介入的方式挖掘真相。
  C.融入作者的感情,反映作者的生命、生活,去审视、批判现实与社会。
  D.既有作者的个人视角,又有对公众的历史和社会现实的反映。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题。
  榕树,生命进行曲(节选)
  刘再复
  我爱恋的橡树,不知道使多少陌生浚的它兴叹过、倾倒过。
  真是太壮阔了。只要你接近它,就会感到它的全身都充满着一种最动人的东西,这就是生命。
  善于思辨的哲学家说,美就是充满生命的人和物。我相信,因为橡树,我才相信。
  我喜欢这种绿色世界在无风中的平静、雍容、丰盛、满足,像沉默的大山一样岿然而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