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盐城市八年级语文上册 5长征课件+教案+素材(打包5套) 苏教版
歌曲.mp3
长征背景.rm
长征朗诵.mp3
江苏省盐城市八年级语文上册 5 长征教案 苏教版.doc
江苏省盐城市八年级语文上册 5 长征课件 苏教版.ppt
七律 长征
教学目标:
1、学习红 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3、了解毛主席诗词的创作风格:艺术的概括和夸张。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2。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3。
教学设想
1、预习要求: 学生对长征的有关知识缺乏了解,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上课时讲述你所了解的长征。
2、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由学生讲述自己所了解的长征
2、教师介绍此诗的写作背景及律诗的常识。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正音。
2、指导朗读,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读出诗中表现出来的红军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 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学生齐读课文。
4、体会诗意。(合作学习:借助工具书以及页下注释合作弄懂课文意思。)
三、品味诗 中画面
1、创设问题情景:《七律长征》为我们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雄壮图画,请你各用一句话概括每幅画面的主要内容。(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2、选择你喜欢的一个画面,说说为什么喜欢?(学生思考,小组合作,教师组织交流评价)
3、难点知识剖析
(1)、《七律•长征》的一、二句在全诗中起怎样的作用?
诗的首联开宗明义,提出全篇主旨。内容上是全诗总纲,“远征难”“万水千山”总括红 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思想感情上奠定全诗的基调,“不怕”“只等闲”充分表现了红军对艰难与牺牲的蔑视。何等的英雄!多么伟大的气魄!
(2)、“山”在毛泽东的诗词中显得高峻雄奇,抒写的是勇于克服困难的凌云壮志。比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试体会这首诗中作者是怎样写山的?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诗的三、四句写山,以山势陡峭峰峦起伏的五岭、乌蒙为代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经过的无数的崇山峻岭。它们一个绵延不断,一个巍峨高大,但它们在红军眼里不过是小小的“细浪”“泥丸”。这样有意缩小视觉比例(这也是夸张),正是为了反衬红军的英雄气概,突出红军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
(3)、诗词讲究炼字。这首诗就精于炼字,如“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中的“寒”字寓意深刻 。有人认为,“寒”字反衬出战斗的紧张激烈,寄托了对死难烈士的哀思。有人认为,“寒”字既写出泸定桥险恶的形势,也生动地反映了英勇的红军,令敌人胆寒的情景。也有人认为,“寒”字烘托泸定桥环境的险恶,反衬红军大无畏的英雄形象。你同意哪一种看法?或者有你自己的见解?
三种看法都有道理。 第三种更自然些。
(4)、长征的艰难,包括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和征服险恶环境两大方面。在这首诗里作者只提到“万水千山”中的几处,对许多惊心动魄的战役却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