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五全一册试题1(打包19套)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语文版 / 高中试卷 / 必修五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49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8/1/7 9:58:0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
  • 下载点数: 8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全一册试题(打包19套)语文版必修5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一沿波而讨源语文版必修520171230160.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二番石榴飘香语文版必修520171230157.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三对存在进行深思语文版必修520171230158.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四越世高谈自开户牖语文版必修520171230159.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外国诗二首一迷娘曲我独自漫游犹如一朵云课时跟踪检测语文版必修520171230165.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外国诗二首二帆信天翁课时跟踪检测语文版必修520171230169.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外国诗二首三豹_在巴黎植物园蛇课时跟踪检测语文版必修520171230172.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7课春末闲谈课时跟踪检测语文版必修520171230179.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汉家寨课时跟踪检测语文版必修520171230181.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古瓷器课时跟踪检测语文版必修520171230185.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0课论修身课时跟踪检测语文版必修520171230190.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1课论民本课时跟踪检测语文版必修520171230194.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2课神游物外课时跟踪检测语文版必修520171230198.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祸兮福兮课时跟踪检测语文版必修5201712301102.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论雅俗共赏课时跟踪检测语文版必修5201712301107.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谈中国诗课时跟踪检测语文版必修5201712301111.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读鲁滨孙漂流记课时跟踪检测语文版必修5201712301115.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模块验收检测二语文版必修5201712301119.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模块验收检测一语文版必修5201712301121.doc

  沿波而讨源
  一、基础知识训练(9分,每小题3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许多人文社科类著作和一些自然科学著作,因为其对人在这个世界上的命运有深刻的认知,对人的内心经验有感同身受的体谅,并精骛八极,________,因此也都是经典
  著作。
  ②新西兰恒天然集团受肉毒杆菌污染的乳粉制成的奶粉流入市场,暴露的是国外商家为金钱而泯灭了人性的心态,显露的是其________而无视生命的丑态。
  ③眼下,网络文学阅读、多媒体阅读似乎已成流行的趋势。纸质文学经典真的再也无人阅读欣赏了吗?我们说,不会,无论社会如何喧嚣与骚动,仍有人会去倾听那有如天籁的________。
  A.洞若观火  见利忘义  空谷足音
  B.鞭辟入里  利令智昏  空谷足音
  C.洞若观火  利令智昏  大音希声
  D.鞭辟入里  见利忘义  大音希声
  解析:选B 鞭辟入里: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深中要害。洞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①句中表达的意思是分析透彻,只能用“鞭辟入里”。利令智昏:贪图私利使头脑发昏,丧失理智。见利忘义:见有利可图就不顾违背道义。②句子中“见利”的意思较弱,商家本来就是为谋利的,而这些商家为了谋求利益失去了理智,应该用“利令智昏”。空谷足音:在空寂的山谷里听到人的脚步声,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大音希声: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是无声之音,即达到极致的东西是不可捉摸的。③句中指“难得的言论”,应该用“空谷足音”。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15年8月14日,TFBOYS组合成员王俊凯、王源、易烊千玺在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出席“阳光跟帖”行动,并担任阳光行动大使。
  B.通过北京申办冬奥会成功,见证了一个东方文明古国与世界文明和谐交流的气度与胸怀,更彰显了中国政府“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执政情怀。
  C.2015年7月26日上午10点左右,荆州安良百货商场发生了一起电梯安全事故,一名30岁的女子被卷入手扶电梯,抢救无效身亡。
  D.“一考定终身”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无论就读的是重点名校,或者职业院校,比文凭更重要的,是阳光的心态、奋斗的足迹和健全的人格。
  解析:选C A项,搭配不当,“出席”与“行动”不搭配,可把“出席”改为“参加”。B项,介词误用造成整个句子没有主语,应去掉“通过”。D项,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将“或者”改为“还是”。
  ……
  单元质量检测(二) 番石榴飘香
  一、基础知识训练(9分,每小题3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古往今来,生来死去的人何止________?真正的大诗人和大艺术家却是在一口气里就可以数得完的。
  ②________的书籍,博大精深的文化,值得终身努力去学习。哪怕只是触到冰山一角,都会令人受益匪浅。
  ③老百姓痛恨官府催粮催捐。苛捐杂税________,逼得老百姓活不下去。
  A.多如牛毛  恒河沙数  浩如烟海
  B.恒河沙数  浩如烟海  多如牛毛
  C.浩如烟海  多如牛毛  恒河沙数
  D.恒河沙数  多如牛毛  浩如烟海
  解析:选B 多如牛毛:形容极多。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恒河沙数:形容数量极多,像恒河里的沙子一样。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国的经济结构在不断优化,信息、文化、健康、旅游等消费需求旺盛,节能环保产业、绿色经济方兴未艾,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不断实施。
  B.不管多么耗时费力,我们都要耐心地去寻找历史的真相;不管因袭的思维惯性多大,我们都要解放思想、补阙拾遗,把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贯彻到底。
  C.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多个部门联合制定的《中国癌症防治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提出,到2017年要达到肿瘤登记覆盖全国30%以上人口。
  D.美国“黎明号”宇宙飞船拍摄的最新照片显示,谷神星上有一个高约5 000米的金字塔状山丘,这引发了天文学者和外星人论者的争论产生。
  解析:选B A项,搭配不当,可将“实施”改为“产生”。C项,成分残缺,“达到”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人口”后面加上“的目标”等。D项,句式杂糅,可删掉“产生”。
  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对于某一种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人在趣味方面不能有进展,就连他们自己所偏嗜的也很难真正地了解欣赏。
  ①是对于已征服的领土筑了一层更坚固的壁垒
  ②从不能欣赏到能欣赏
  ③学文学的人们的最坏的脾气是坐井观天
  ④从偏嗜到和他种诗参观互较而重新加以公平的估价
  ⑤对于口味不合的作品一概藐视
  ……
  论雅俗共赏
  一、语言表达专练(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画荷名家周华君多年来主攻荷花,他的荷画,泼、勾、点打成一片,花叶枝干,传情达意。
  B.在自编自导自演的悬疑推理喜剧《老宅》中,陈佩斯一改往日的嬉笑逗乐,一本正经地调动观众发言提问、发表看法,帮忙“猜凶手”“断案情”。
  C.江美琪演唱时有热情的男歌迷冲上台来想拥抱她,这个出奇制胜的拥抱吓傻了正在专心唱歌的小美,也引得在场观众阵阵尖叫。
  D.记者在富士康采访发现,数千名从外地学校来的暑期工蜂拥而上,参加培训;为此,富士康还出面高价包下了厂区周边的民宅,用做临时员工宿舍。
  解析:选B B项,一本正经:形容很规矩很庄重,有时也带讽刺意味。A项,打成一片:原指合为一个整体,现多形容思想感情融洽,成为一体。多指上级与下级的关系。可改为“浑然天成”。C项,出奇制胜:奇,奇兵,奇计;制胜,取胜。用奇兵或奇计战胜敌人,比喻用对方意想不到的方法来取胜。可改为“出其不意”。D项,蜂拥而上:形容许多人一起涌上来。可改为“蜂拥而来”。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12月13日上午,习总书记在国家公祭日上庄严昭告国际社会:今天的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坚决捍卫者和有力倡导者。
  B.近几年,食品药品在安全方面出现的问题被媒体曝光,不同职能部门各管一段的监管模式也因此受到了社会的质疑。
  C.监管部门不但对福喜公司的食品安全疏于监管,对该公司有组织的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失察,还授予该公司荣誉称号,这显然加剧了企业公然造假。
  D.侵入我国的寒潮的路径,不是每一次都一样的,这要看北极地带和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哪一部分气压最高,我国哪一部分气压最低所决定的。
  解析:选B A项,语序不当,应为“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C项,成分残缺,“造假”缺中心词“行为”。D项,“要看……所决定的”句式杂糅,可删去“所决
  定的”。
  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任何社会文化的雅与俗往往有一种向对方靠拢的本然倾向
  ②社会底层往往出于仰慕而仿效雅文化
  ③包括将自己的文化通俗化以扩大对全社会的影响
  ……
  模块验收检测(一)
  第Ⅰ卷 (阅读题 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万物一齐”与“物之不齐”
  李智福
  ①庄子与孟子同是战国中期人,同为思想巨擘,他们对“物之齐否”持两种完全相反的态度。庄子提出“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万物一齐,孰短孰长”的观点,孟子则针锋相对地提出“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命题。形式上,“万物一齐”与“物之不齐”是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二者歧见之大,归本于哲人对世道人生不同的关怀方式和迥异的观照态度。
  ②庄子不是将万物强定为一尊,而是以承认“万物之不齐”为前提的,这种“齐”意味着承认一切存在皆有合法性、合理性。章太炎说:“齐其不齐,下士之鄙执;不齐而齐,上哲之玄谈。”正是此意。庄子因“不齐”而走向的“齐”,是一种平等的眼光和宽容的胸怀,对差异的包容,对弱势群体、少数群体、独异个体的尊重,这与《中庸》所说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近似。同时,当他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天地万物时,齐万物,一生死,生命也从高下区分的利益焦灼中悬解了出来。另外,庄子认为“齐物”的初始图景是人类未开化时的“至德之世”,那个时候,“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庄子对“至德之世”的呼唤渗透着浓浓的诗人之乡愁意识和哲人之批判精神,警醒着人类不可妄自尊大,时时需要反省。
  ③孟子没有像庄子那样悉心去论证“物之齐否”,而是用一句常识之语“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对提倡“君臣并耕”的农家学派展开批评。当时,农家学派许行从楚国到滕国传道,宋国的陈相、陈辛兄弟闻风而来,尽弃前学,从师许行。陈相将许行之学转告孟子,孟子深不以为然,乃从社会分化、商品交换、劳心与劳力分工等角度论证了这种“君民同耕”是不合时宜的,不现实的,甚至是荒唐的。孟子说:“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
  ④孟子强调“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恰恰是反对对天下万物整齐划一,比而同之。天下之物的价值本应有大小多少之分,因此不可以“同价”贾之,如若以“同价”来买不同之物,必然会造成好坏不分,以次充好。若这种“比而同之”的思想上升至社会政治领域就必然会造成天下大乱。在孟子看来,正常的社会应该是一个由“劳心者”与“劳力者”两个阶层组成的社会。“劳心者”从事治理、组织和教化之事,是“食税者”,古代圣贤如后稷、尧、禹等都属于这类人;“劳力者”从事生产劳动,包括耕作、做工和经商,他们要“上税”,为“劳心者”提供衣食之资。可见,孟子言“物之不齐,物之情也”这一常识之语目的在于证明社会分工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⑤庄子持“万物一齐”,孟子持“物之不齐”,二者不可同,不能同,不必同,亦无高下之分。在那个战乱频仍、世道窳败的战国之世,他们发现的是不同的症结,因此对“君臣佐使”的调配,亦大不同。唯其不同,才证明了思想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二人在中国思想史上实现了互诤互补。以孟子对人性之善的信念补庄子的自然天性论,以免人性的沉沦、堕落和虚无;以庄子“万物一齐”之自在的、诗意的、艺术的觉悟精神补孟子哲学所许诺人生之过于沉重的负担、责任和义务,以避免人生的异化、僵化、道学化。
  (选自《光明日报》2015年07月27日第16版,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虽承认“万物不齐”,但是万物的存在都有其合法性和合理性,因而他又认为,“以道观之,万物一齐”,无所谓贵贱短长。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