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立意
- 资源简介:
约3880字。
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立意
一、审题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2012 年 4 月, 郑州将全市 421 个报刊亭全部拆除,该市成了国内目前唯一没有报刊亭的省会级城市。对此,有人说:报刊亭占道经营,不利于城市管理,应该拆除。也有人说:经营报刊亭的都是一些年龄较大、文化层次较低的人,现在报刊亭没了,叫他们如何生活?还有人说:拆除报刊亭后,当地报刊零售市场呈现急遽萎缩的势头,对城市文化 生态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 800 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第一步:对材料及命题的思考
[审题分析] 这则材料的可比点就是我们对待同样事件的不同态度。它考验和责问的是我们这个民族在对待平民与权贵时,能否将保护文化和坚持原则很好地统一 起来,尊重文化与热情好客,能否因为身份地位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很明显,命题者 的观点是明朗的,那就是要树立和培植一种健康的文化观,要学会尊重和平等待人。
第二步:对写作任务的确定
题目材料由背景材料(核心问题)+提示角度组成。背景材料为郑州市拆 除了全市 421 个报刊亭,核心问题是“如何看待郑州市拆除报刊亭的行为?”只要围 绕其背景材料(核心问题)引发的思考,都可判为符合题意。
提示角度有三,一是城市管理的角度;二是城市人文关怀的角度;三是城市文化生态的角度。每个角度审题 上不存在优劣之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例文讲评:《让报刊亭点缀城市》
①报刊亭,夹着多少市民甜蜜的回忆。
②他是下班路上的休憩站,是上学途中的加油 站,是你我共享时事,关注社会的一方静地。然而,不过几月,421 间报刊亭便消失 在郑州的街头巷尾,徒留议论与叹息。
③有人言,报刊亭是城市的负累。然而,为何不 让报刊亭点缀城市,成为新的风景线呢?
④报刊亭的存在有其必要性与重要性。
⑤它是部分市民工作的小窝,是他们留恋并赖 以生存的“圣地”。他们并无年轻人的朝气与力量,也无文化人的思维与能力,他们 有的只是让报刊传递社会的心以及他们挣钱养家的愿。报刊亭拆除后,他们的心,他 们的工作,又将何去何从?
⑥况且,报刊亭可谓城市文化的驿站,报刊零售也可谓是城 市的一份事业。拆除报刊亭,这种事业便若涸辙之鱼,奄奄一息。城市的文化也便失 去了一块重要的拼图,显得残缺。当然,光临报刊亭亦是一些常年奔波忙碌的白领人 士了解社会,体验人世的惯用渠道,若失之,便若失去心的一方皈依。故此,报刊亭 之于城市,确然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