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自我观课报告
- 资源简介:
约2500个字。
《走一步,再走一步》自我观课报告
本文故事情节生动,寓理于事,富有启发性。在教学中,我能把握住文体特点,并结合学情有效地组织教学;能立足文本,钻研教材,指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阅读,理解文章内容和思想;能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阐述自己独特见解的能力,注意阅读技能的训练。
这节课教学中突出的特点是:
1、能根据课标和文章体裁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从体裁上说,它属于小说。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因此,我把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设定为,知识目标:能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领悟文章的主旨。能力目标:能通过对人物的动作、心理、语言等的分析,把握人物形象。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乐于尝试,敢于冒险的精神。学会克服畏难情绪,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重点是把握故事情节;通过对人物的动作、心理、语言的分析,把握人物形象。难点是探究“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学会多角度地思考同一个现象,获得不同的感悟和体验。我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去确定教学目标。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去悟、去谈,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努力打造富有特色的教学课堂
在阅读教学中,我用了浏览、跳读、品读、齐读等方法。通过“浏览”完成了第一个教学目标:整体感知,把握主要内容,同时完成了对生字词的疏通。“跳读”时,因为给了学生很具体的阅读要求,让学生有选择地读,所以这一环节紧凑有致。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主题又很深,所以靠45分钟的课堂把一节课的精华呈现给大家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所以我选择了爬悬崖和下悬崖这两部分进行“品读”。先以“爬悬崖”这一部分做示范,指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标点符号的使用上感受文中的“我”的心理活动。然后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下悬崖”的部分。在品读的基础上,再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这样就完成了教学的第二个目标。“品读”是学生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读得有情,才能品得有味。抓住关键语句来品味欣赏,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同一个情景反复体会、玩味,争取让学生获得独特的感受。语句的赏析,学生在之前的课文中有过相关的训练,但从标点符号的使用上感受文中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尚属首次,这也是本课教学设计的亮点之一,意在指导学生学会从多角度进行阅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