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语文选修《语言规范与创新》训练+学案(打包18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试卷 / 选修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05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8/1/1 10:45:2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
  • 下载点数: 8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2018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规范与创新》 +训练+教书用书打包18份
2018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规范与创新》教师用书:千锤百炼铸新词.doc
2018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规范与创新》教师用书:给语言绣上几道花边儿.doc
2018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规范与创新》教师用书:简明、连贯、得体.doc
2018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规范与创新》教师用书:讲普通话是我们的骄傲.doc
2018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规范与创新》教师用书:句子的“守法”与“变法”.doc
2018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规范与创新》教师用书:守望精神文化家园.doc
2018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规范与创新》教师用书:文章不惮千遍改.doc
2018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规范与创新》教师用书:文章长短随君意.doc
2018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规范与创新》教师用书:小节不可随便.doc
2018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规范与创新》训练-落实提升 1 Word版含答案.doc
2018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规范与创新》训练-落实提升 10 Word版含答案.doc
2018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规范与创新》训练-落实提升 2 Word版含答案.doc
2018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规范与创新》训练-落实提升 4 Word版含答案.doc
2018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规范与创新》训练-落实提升 5 Word版含答案.doc
2018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规范与创新》训练-落实提升 6 Word版含答案.doc
2018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规范与创新》训练-落实提升 7 Word版含答案.doc
2018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规范与创新》训练-落实提升 8 Word版含答案.doc
2018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规范与创新》训练-落实提升 9 Word版含答案.doc

  一、《“枯藤、老树、昏鸦”与修辞》一文分析了哪类词语的修辞作用?
  【提示】 1.形容词和名词的修辞作用
  精选形容词和名词能够把事物描绘得生动、具体、形象。
  作者以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为例,指出全曲虽然基本上没有选用动词,全是形容词和名词的有机组合,却营造了一种寂静、悲哀、凄凉的气氛,给人抑郁难忍的感觉,日暮途穷的凄凉景色形象具体地衬托了人的悲凉的感情。
  2.动词的修辞作用
  精选动词能够细致地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或者描写动态的画面。鲁迅在《药》中对康大叔的描写,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动作、行为描写来揭示他凶残、贪婪、奸诈的性格特征的。
  3.拟声词的修辞作用
  拟声词能把物体、人的运动的种种声音模拟得逼真、形象而生动。孙犁《荷花淀》里的“扑楞楞”,茅盾《戽水》中的“啾啾啾”、“喔喔”都描摹得生动、形象。
  4.副词的修辞作用
  副词能把人、物活动的时间、范围、程度、频率、然否等种种情况写得精练而准确。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连用三个“竟”字,来突出出乎意料,表达了对反动当局的愤恨之情,也充分体现了鲁迅先生对受害者的同情和高度的评价。这三个“竟”字,内容丰富,情感鲜明,字字千钧,增强了语言的表达作用和战斗力量。
  二、探究《典雅风格》中“典雅”的含义及其特征。
  【提示】 所谓“典雅”,也称“文雅”或“古雅”,就是运用规范化、正统化的语言去表现某一内容;而较少使用大众化的语言和口语化的语言。典雅是一种美。
  典雅的语言具有两个重要的外部特征:一是多用书面语言成分,强调运用规范的、正统的乃至历史的语言成分;二是经常使用一些文言词句。
  在运用书面语言和文言词句去创造典雅风格的过程中,要注意两个问题:内容和用词。
  (1)内容要高雅。如果内容是庸俗不堪的,那么,不论措辞多么高雅,也不会创造出真正的典雅辞采。“品之雅者,譬如女子,靓妆明服固雅,粗服乱头亦雅”,原因就在于内容本身是高雅的。相反,“其俗者,假使用尽妆点,满脸脂粉,总是俗物”,正所谓“金玉其外,败絮其内”。
  (2)用词要恰到好处。老舍在《话剧的语言》中说:“字的俗雅,全看我们怎么运用;不善运用,雅的会变成俗的,而且比俗的多着点别扭。”这就是说,如果书面语言和文言词句运用得不恰当,就会把文章弄得文绉绉、酸溜溜,令人望之生厌,大倒胃口。因此,在典雅辞采的创造过程中,一定要做到“鉴别精微,审美正确,征词选句不惜推敲”,才能使文章真正达到金玉其内,光彩其外的境界。
  三、几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定义、作用及注意问题。
  【提示】 1.比喻。比喻是用具体、浅显、熟知的某种事物、事理或情境来比方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理或情境的修辞格。它由本体、喻体、喻词三部分组成。
  (1)分类:①明喻:本体、喻体是相似关系。其典型格式为:甲像乙。
  ②暗喻:本体、喻体是相合关系。其典型格式为:甲
  ……
  一、什么是普通话?
  【提示】 普通话是在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二、汉语普通话在语音方面有什么特点?
  【提示】 (1)音节结构简单。
  元音是一般汉语音节中必不可少的成分,一个音节内部最多可以连续出现三个元音。辅音主要出现在音节中元音的前面(即音节的开头),只有少数辅音才可以出现在元音的后面(即音节的末尾),而且不论辅音出现在元音前面还是后面都只能有一个。汉语每一个音节都必须有一个声调。
  (2)组合系统性强。
  一个音节分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这种分法既能很好地反映汉语音节结构简单的特点,也反映出汉语语音组合的系统性特点。
  (3)声调是音节的不可缺少的成分。
  除了轻声之外,普通话有四个声调,分别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些高低升降的不同声调能区别词义。
  三、普通话语音中的三个难点是什么?
  【提示】 1.语音的变调
  音节和音节连续发音时,前一个音节的声调,常由于受到后一个音节声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这叫作变调。主要有: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变得像阳平;三个上声连读,前面两个变得像阳平;四个上声连读,按语意适当停顿,按上述办法变调。轻声指有时音节失去原有声调,读成又轻又短的调子,轻声具有区别词义的作用。
  2.轻声
  轻声是4个基本声调之外的一种特别声调。在词语或句子里,有的音节常常失去原有的声调而读成又轻又短的调子,这种又轻又短的调子就是轻声。普通话的轻声都是从阴平、阳平、上声、去声4个基本声调变化而来的。轻声作为一种变调的语音现象,一定体现在词语和句子中,因此,轻声音节的读音不能独立存在。
  3.儿化
  儿化是汉语普通话中一种特殊的语音现象,就是词后缀“儿”不自成音节,而和前头的音节合在一起,使前一音节的韵母成为卷舌韵母。儿化音是口语音,有亲昵、随便的语气。北京话中就有相当多的儿化音。
  四、探究字音误读的常见类型,并举例说明。
  【提示】 1.形声字的误读
  声旁异读字包括以下四类:
  (1)声旁与本字的声母、韵母相同而声调不同的字。
  如“诽谤”“惊讶”“殉葬”“杀一儆百”中的加点字不能误读为声旁的发音。
  (2)声旁与本字的声母相同而韵母不同的字。
  如“砰”“抨”“怦”不能读为“平”,“窘迫”“纨袴”“酗酒”“木屑”中的加点字也一样。
  (3)声旁与本字的韵母相同而声母不同的字。
  如“械”不能读为“戒”,“发酵”“畸形”“歼灭”“岿然”“百舸”中的加点字也同样不能读其声旁。
  (4)声旁与本字的声母韵母均不同的字,如“瞠”不能误读为“堂”,同类的字还有“停滞”“鞭笞”等。
  2.形似字的误读
  ……
  1.下面提供的是同一作品中的原作稿和修改稿的文字,任选两句作修改前后的比较,指出原句的不足之处(或修改后的效果)。
  原作稿:
  风刮得很紧,①雪片像扯破了的棉絮一样无力地在空中飞舞,②无目的地落下地来。③在墙脚已经砌好了一条白色的路,左右两边各有这样的一条,④好像给中间的泥泞的道路镶了两道宽边。
  修改稿:
  风刮得很紧,①雪片像扯破了的棉絮一样在空中飞舞,②没有目的地四处飘落。③左右两边墙脚各有一条白色的路,④好像给中间满是水泥的石板镶了两道宽边。
  语句序号 原作不足或改后效果
  ①
  ②
  ③
  ④
  【答案】
  语句序号 原作不足或改后效果
  ① 用“无力地”不简洁,属重复修饰。且“无力地”与前面“风刮得很紧”不协调,删去“无力地”,更为简洁
  ② “落下地来”与“棉絮一样”的雪花的姿态不很协调;改为“四处飘落”更为贴切和形象
  ③ 啰唆、不简练。改后更为简洁
  ④ 不合常理:下雪天,泥泞路上只能是泥与雪的混合,不可能镶上宽白边。石板路中间部分的雪易化成水,而路两边的积雪不易融化
  2.下面是鲁迅先生《阿Q正传》的初稿和定稿中的两段文字,请说说画线处修改的妙处。
  初稿:天色将黑,他睡眼蒙眬的在酒店门前出现了,他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钱,在柜上一扔说,“现钱!打酒来!”
  定稿:天色将黑,他睡眼蒙眬的在酒店门前出现了,他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在柜上一扔说,“现钱!打酒来!”
  【解析】 这是一道对语言表达效果的考查题,实际上考查的内容是修辞的运用。原文用的是“钱”,而修改稿则将其改为“银的和铜的”,两相对比,我们不难发现,修改稿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方法。这样一改,将原来抽象的钱变成了具体可感的带有特征的钱,显得形象生动,同时更将阿Q有钱之后那种摆阔的神色刻画得淋漓尽致,还避免了与下文内容的重复,可谓一举多得。
  【答案】 用借代手法形象具体地显现出钱的特征;凸现出阿Q随随便便、张扬摆阔的情态;避免与下文“钱”字重复。
  3.比较鲁迅先生文章的原文和改文,说出修改的理由。
  (1)原文:祥林嫂似乎很不安了,立刻敛了笑容,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
  改文:祥林嫂似乎很局促了,立刻敛了笑容,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祝福》)
  (2)原文:“这实在是叫作‘天有不测风云’,她的男人是结实人,谁知道年纪青青,就会死在伤寒上?”
  改文:“这实在是叫作‘天有不测风云’,她的男人是坚实人,谁知道年纪青青,就会断送在伤寒上?”(《祝福》)
  【答案】 (1)“局促”替换了“不安”。在言语情感内容上,摹写祥林嫂和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