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灵公不君》课堂实录1
- 资源简介:
约3320字。
王晓云《晋灵公不君》课堂实录
这个单元我们学习历史著作,在璀璨的中国古代文化里,历史典籍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记录着各个朝代丰富的历史,还承载着中化民族的思想、智慧、精神。从先秦散文到二十四史,无不彰显出古代史学家们那种不避强御,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和优良传统。而《左传》就是这样一部史书。
老师:现在大家想一想我们学习过没有选自左传的文章?
学生:学过。烛之武退秦师。曹刿论战
老师: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出自《左传》的文章《晋灵公不君》。
板书题目《晋灵公不君》
老师:那左传相传是谁写的。
学生:左丘明。
老师:为什么而写的?
学生:为春秋做注解。
老师:哪个字当注解讲?
学生:传。
老师:《左传》 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史学著作还是中国叙事文学的代表作。它把《春秋》的 “大事记”的形式,发展为富有戏剧性的情节展示。对后世的史传文学和戏剧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像“晋灵公不君”在《春秋》中只一句话,但《左传》的作者却把它写地曲折跌宕,血肉丰满。
老师:谁来解释一下题目
学生:晋灵公不行君道。不像个君王。
老师:晋灵公不君,结局是?被杀,被谁杀了?赵穿。但春秋里记载的却是“赵盾弑其君”这是怎么回事呢?要探知咱们还得回归课文。
(一)检查一下字词。请看大屏幕:
重点看橘色的字体。看这些词的意思掌握住没有。
1.'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中'莫之继也'怎样解释?
提示:没有人继续您进谏了。'莫之继也'即'莫继之也'。莫:否定性的无定代词, '没有谁'。之:代词,指赵盾,等于说'您'。'之'在这里做'继'的宾语。
2.'公患之,使鉏麑(chú nń)贼之' 。患:厌恶。贼之:杀赵盾。这里的'之'代赵盾。
3.'提弥明死之'中'死之'的解释?
提示:死之:为之死,即为赵盾而死。
4.'赵盾弑其君'中'弑'的解释?
提示:弑,古代下杀上,如臣杀君,子杀父,都叫弑。
老师:表现作者的情感倾向是褒还是贬
学生:贬。
老师:是责怪赵盾。意思是应对晋灵公之死承担责任。
一字一褒贬。这就是“春秋笔法”。指不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是直笔,还是曲笔?
(二)老师:齐读第一段,概括本段主要内容
主要交代晋灵公不君的事实。
里面有一个非常有生命力的句子。找出来。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找一个同学读第二段。
其中有个句子要注意
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
翻译一下。看理解没有。
另找同学概括主要意思。
主要交代晋灵公派鉏麑杀赵盾。
结果如何?
触槐而死!
找同学读第三段。
出现一人物。谁?结果如何?为谁而死?
大家齐读最后两段。
那俩句子对你内心触动很大。
看理解没有?翻译一下。说说你的理解。
曰: “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
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我们知道对于文化经典我们需要从三个层面学习。
文言字词要懂,能够试着对其文学性做鉴赏。对文化散文我们还要探究其思想文